中国篮球迷们对于一个全新潜力新星感到既激动又充满担忧。在2025年NBA夏季联赛上,年轻的杨翰森凭借其全能的表现吸引了整个场馆的目光。尽管他展现出了闯入NBA的实力,然而他在体能和适应能力上的短板却明显暴露,说明这位年轻球员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夏季联赛中,杨翰森在四场首发比赛中几乎都能接近完成“两双”的优异成绩。他在对阵火箭队的比赛中贡献了8分、8个篮板、5次助攻和3次盖帽,而在对抗鹈鹕队时更是砍下了15分、3个篮板、2次助攻和2次盖帽。他在篮板保护、协防盖帽和传球视野等方面的表现都十分抢眼,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全能中锋特质。队友们对他的表现频频击掌,教练比卢普斯在场边称赞他的篮球智商极高,甚至让现场的球迷们渐渐沸腾,真可谓是中国篮球的新希望。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十分扎心。在第一节,杨翰森表现得生龙活虎,但到了下半场,他明显体力不支,动作也因此慢了半拍,失误次数开始增加。特别是在与火箭队的比赛中,他全场出现了4次失误,还一度差点被对手逆转,面对激烈对抗时常常显得站不稳,犯规次数也显得偏多。他的得分效率同样令人担忧,虽然7投3中可算及格,但他的三分球命中率表现波动很大,进攻终结手段显得相对单一。
年轻的新秀往往伴随高光与瑕疵,杨翰森的身体素质则是他的优势所在,他的身高达到2米26,再加上出色的臂展,使得他在防守端能够覆盖到三分线的范围。在进攻端,他脚步灵活,无论是持球突破还是内线组织都表现不俗。然而,在NBA这样的高节奏比赛中,他顶满全场的体力显得捉襟见肘,尤其在遭遇鹈鹕的三名中锋轮番夹击时,便显得有些吃力。为此,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成为当务之急,他的核心力量不足以及下肢爆发力弱的问题,必须在休赛季中狠狠补强。
在失误控制方面也需要加强,他在高强度防守下处理球时决策显得太过急躁。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媒体对他表示低估,而美国球迷论坛也认可他的潜力。这种松弛感反而是一种好现象,不同于一些资深球员的紧绷,他能够在场上与队友进行有效沟通,但过于自信可能会为他带来麻烦。找到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技术的打磨需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此次夏季联赛既是一次检验也是一种激励,杨翰森通过提前的回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未来,他必须保持低调继续努力训练,避免被过度捧杀。球迷们对此的讨论也显得相当实际,大家对他进军NBA轮换阵容表示期待。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杨翰森的体能短板实在明显,连续进行背靠背的比赛往往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力量方面的对抗能力较弱,也意味着在面对一些经验丰富的内线球员时容易处于下风。然而,他的篮球智商确实高,传球时不乏华丽的操作手法。因此,不宜急于将其吹捧为姚明的第二,首先要站稳脚跟再说。
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系统的训练和实际的比赛经验。将身体练得更加结实,技术上再推陈出新,或许15分钟的稳定上场时间并不成问题。对于中国篮球而言,像杨翰森这样的全能中锋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大家需要保持耐心,不要让这样的潜力股白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