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战机轰鸣再临岩国 美日同盟下的民生困境 战略博弈与民众苦难

发布日期:2025-10-08 01:03 点击次数:73

#科学颜论进行时#

战机轰鸣再临岩国 美日同盟下的民生困境 战略博弈与民众苦难

2025年9月17日。山口县岩国市。美军岩国基地。

舰载机引擎的轰鸣声撕裂了长达二十五年的宁静。驻日美军重启了舰载机起降训练(FCLP)。这场训练计划持续至9月26日。岩国市的夜空不再属于居民。它属于F-35C隐形战斗机和FA-18E战斗攻击机的“触地复飞”操作。

反对无效。

岩国市一贯反对该训练。市长福田良彦在训练前日赴防卫省面见防卫相中谷元。他以噪音危害为由直言“不能接受”。希望停止训练。但中谷元称训练对加强美国威慑力很有意义。实施是“不得已”。官方表态如此。民众抗议亦然。17日。岩国市向防卫省提出正式抗议。同样无果。

噪音地狱。

数据说明一切。17日训练观测到108次“触地复飞”。最大噪音88.7分贝。另有报道峰值达12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训练从白天持续到深夜。方圆10公里内居民区如被扔进搅拌机。民生受创严重。基地周边3公里内民宿入住率暴跌70%。中小学校调整户外活动。医院心内科门诊量增加18%。土地赔偿问题凸显。岩国市每年为基地支付28亿日元“特别土地使用费”。但无法覆盖噪音带来的隐性损失。

战略棋局。

为何此时重启?深层动机与西太安全格局剧变密不可分。随着解放军航母战斗群常态化绕岛巡航。美军急需维持其航母打击群与舰载机联队的威慑体系。岩国基地本就是美日海军陆战队重要枢纽。其F-35B部署针对中国“夺岛作战”体系。此次FCLP。美军首次测试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降能力。显然是为台海等热点区域预演战术。

历史轮回。

矛盾并非新鲜事。岩国市在1983年就因厚木基地噪音起诉中央政府。当年居民用录音带记录噪音。法庭判决政府赔偿3.2亿日元。2000年美军首次在岩国训练时。两天内创下426次起降记录。导致141起居民投诉。时任市长愤而召见美军司令。最终训练中断。二十五年后。历史重演。但矛盾更尖锐。硫黄岛因火山喷发无法使用。美军将“烫手山芋”甩给岩国。

科技与现实的落差。

美军使用尖端“自动着舰系统”。价值3.7亿美元。着舰误差可控制在2米内。但讽刺的是。支撑系统的电力依赖岩国老旧电网。2024年夏季曾因空调负荷激增停电3小时。这种“尖端武器+基础建设落后”的矛盾。恰似美军在印太战略的缩影。军民冲突同样存在。美军训练使用的声呐浮标干扰渔船导航系统。导致金枪鱼捕获量下降12%。渔民已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资源与环境代价。

日本防卫省测算显示。此次训练将消耗1.2万吨航空燃油。相当于日本民航客机全年用量的1.3%。战略资源挤占效应显现。驻日美军为保障训练。已暂停向日本航空自卫队移交新型F-35I战斗机。环境代价严峻。训练海域检测出多环芳烃浓度超标4.6倍。环保组织警告可能引发赤潮灾害。

政府的挣扎。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政府将真诚应对岩国市要求。尽可能获得民众理解。但行动呢?东京电力公司工程师连夜改造电网。为确保训练供电稳定。暂停广岛县部分城市节电计划。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暴露日本在“安全”与“民生”间的艰难平衡。《朝日新闻》评论一针见血:“美军要的是24小时待命的战备状态。日本人要的是24小时安稳的睡眠。”

谁的胜利?

岩国市市长福田良彦曾说:“我们不是美国的第51个州”。这句话道出无数日本地方政府的无奈。这场博弈中。真正的胜利者或许只有军工复合体。他们从训练经费中分羹。借机推销新型降噪设备。普通民众得到的。只有深夜里挥之不去的轰鸣。1968年冲绳美军基地因噪音爆发示威。美军承诺“减少夜间飞行”。但承诺至今未完全兑现。

结尾。

站在岩国湾眺望。美军航母轮廓与富士山积雪在暮色中若隐若现。F-35C战机划破夜空时。地面上的人们只能捂住耳朵。这种割裂的图景。正是现代军事化社会的缩影。超级大国为维护霸权。可以无视他国民众基本生存权。地方政府的无力抗争。折射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苦难从不该是常态。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