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为了让年轻人生孩子,能“拼”到什么程度?韩国给出的答案是——能砸钱,就绝不嘴软。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带娃,政府恨不得全程包办。结果呢?
韩国生育率确实从0.72升到0.75,看起来是“反弹”了0.03。别小看这0.03,它甚至已经超过了上海2024年的0.72。
如果你生活在韩国,会是什么场景?房价高到离谱,买房像是天方夜谭;职场内卷严重,下班后还得继续加班;教育竞争堪比修罗场,连幼儿园都卷得人心惶惶。
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人要不要孩子,其实心里有数。
所以政府才会疯狂砸钱,想用补贴来“拯救未来”。比如:
结婚补贴最高可拿到2000万韩元(约10万人民币),甚至连约会费都能报销。育儿补贴力度惊人,孩子0-11个月,每月补75万韩元(约3848元人民币)。托儿所补贴基本覆盖全额。有些企业更直接,像富荣集团就给员工每胎1亿韩元(约51万人民币)的奖金。
这些数字看着很美,但听到的吐槽更多。比如有人开玩笑说:“你给我五十万,我敢生,但你敢替我养二十年吗?”
当然,韩国人的“骚操作”不仅是撒钱。还有政府亲自下场办相亲会,寺庙都成了“相亲圣地”;
首尔市甚至要砸2000亿韩元搞辅助生育;还有人提出奇葩建议:生三个娃的30岁男性免兵役。这些创意听起来热闹,但效果未必真大。
为什么呢?因为这次所谓的反弹,其实另有原因。疫情期间积压的婚姻集中爆发,2024年结婚数量暴涨14.9%,创下半个世纪的新高;再加上90年代中期出生的“回声婴儿潮”进入生育高峰期,才托起了这波小回升。
换句话说,这只是“数据回光返照”,不是真正的趋势。
在我看来,韩国的问题不在钱,而在信心。
年轻人不生孩子,不是因为缺几万块,而是因为他们不敢生、不想生。高房价让他们看不到安稳的家;教育焦虑让他们不敢轻易把孩子丢进“地狱模式”;性别对立和职场压力,又进一步削弱了婚育意愿。
说白了,如果社会大环境没变,你撒再多钱也没用。
对比一下上海,情况也不乐观。2023年,上海户籍人口生育率只有0.6,2024年虽回升到0.72,但依旧是低水平。不过,上海至少有人口流入优势,外地年轻人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出生人口。
韩国可就没这福利了。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外来人口引进阻力巨大。首尔作为全国最吸血的城市,生育率却只有0.58,比上海还低。
钱能解决眼前的压力,但不能解决未来的焦虑。如果年轻人连基本的住房、工作、发展机会都没保障,他们怎么可能愿意主动承担抚养孩子的沉重责任?
真正的关键在于给年轻人稳定的工作环境、合理的住房价格、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这样他们才会觉得,生孩子是“有意义的投资”,而不是“自找苦吃”。
韩国的生育率0.03的反弹,像一颗小石子丢进大海,浪花过后,水面还是那么平静。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年轻人生不生娃,钱真能解决问题吗?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