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先放话,哈马斯听完方案很不爽。
一名哈马斯高级官员说,这份停火计划和内塔尼亚胡坚持的继续战争方案很接近。杰哈德领导人纳哈利赫更直接,说美方的计划是想毁掉加沙。
几小时后,白宫把文件亮给全世界看。特朗普在和内塔尼亚胡的联合记者会上宣布,内塔尼亚胡已经接受。他当场放话:“现在非常接近达成协议、结束加沙战争”。
倒着看更清楚。结论先写好,再把过程按计划推进。
这份计划有20点。第一条就把调门抬到最高。加沙必须成为一个去极端化、无恐怖主义、不再对邻国构成威胁的地区。
什么意思。哈马斯放下武器,交出加沙的执政位置,退出政治舞台。
写进文本的操作很细。哈马斯及其他派系,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加沙治理。这不是商量,是定性。
军事方面更彻底。不得再建任何军事基础设施。包括隧道和武器生产设施。现有设施要被摧毁。
还有一道保险。加沙要在独立机构的监督下推进非军事化,永久禁止使用武器。纸面上没有回旋余地。
安全怎么管。美国、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国际伙伴要组一支临时部队,部署在加沙。长期负责安全。名字都起好了,叫ISF。
这支ISF要和以色列、埃及以及新训练的巴勒斯坦警察部队合作。重点任务放在边境。最关键的一条是防止弹药进入加沙。
读到这,谁受益一目了然。哈马斯被排除在治理之外。军力被彻底掏空。安全钥匙交给与以色列协作的力量。
特朗普给了一个“台阶”。他说,只要所有人质获释,承诺和平共处并解除武装的哈马斯成员,将获得大赦。如果想离开加沙,还会给安全通道去接收国。
表面看像是留活路。实际等于让哈马斯名存实亡。多年经营的隧道、工厂,全在清单上。政治影响也被清空。
对以色列的约束写得很轻。文件强调,以色列不会占领或吞并加沙。随着ISF掌控并实现稳定,以色列将逐步把占领的领土移交ISF,最后撤出加沙。
但后面跟着一行关键字。以色列保留安全警戒线,直到加沙完全安全,不再有恐怖主义威胁。什么时候算完全安全。谁来判定。解释权几乎都在以方。
这份设计整体向以色列倾斜,对哈马斯施加最大压力。内塔尼亚胡当然愿意点头。这才有前面那句“非常接近”的底气。
可哈马斯会接受吗。外媒说他们已经拿到方案。前述两位表态已经给出倾向。抗拒情绪很明显。
还有一条被故意绕开。整份文件没有提到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这不是小疏漏,而是核心政治议题被回避。
如果哈马斯同意,结果是什么。加沙在安全上交由ISF与以色列合作监管。政治上哈马斯退出治理。建国议题没有推进。等于把战事的初衷拦腰斩断。
有人会问,美国的承诺靠得住吗。特朗普说得漂亮,缴械就放过。逻辑上,一旦哈马斯失去武装威胁,更容易被拿捏。美以再找个理由,成本更低。
地面情况不难想象。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因为以军轰炸四处逃离。文件里没有安置细节的明确进度。只有一支临时部队和一条长久的安全线。
从治理逻辑看,这更像把加沙从封锁的窒息感换成另一种管控方式。力量配置变了,生存秩序仍由外部设计。
特朗普把名头起成和平计划。看起来像协议,读下去是条件清单。像在对哈马斯喊话,时间在倒计时。
计划里还安排了合作者。ISF要和以色列、埃及协同,和新训练的巴勒斯坦警察配合。这个组合,决定了加沙边界的开合掌握在谁手里。
以色列的退场节奏,也被这套机制绑住。先交地再撤军,外加一条弹性的警戒线。口袋留得很稳。
哈马斯要做的事,几乎全是单方面让渡。放弃治理。交出武器。拆掉地下与工厂。最后还要把人质放回去,才能谈大赦与出境通道。
有个微妙场景变了味。哈马斯还在犹豫的时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已经带头支持这份和平计划。这句话分量不小。
内部意见不一致,很要命。建国进程最怕分裂。外部压力一下来,力量就散。
回到特朗普那句宣布。“现在非常接近达成协议、结束加沙战争”。这句话当然有动力来源。内塔尼亚胡已经接受,白宫也把文本抛出。
问题卡在另一端。哈马斯如果拒绝,战事继续。接受,就等于把自己从加沙的牌桌上移开。
我注意到计划把“防止弹药进入加沙”单拎出来。细节决定命运。没有补给,任何组织都会慢慢被耗死。
文本里没有写错字。也没有一句空话。每个动词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确保以色列的绝对安全和战略优势。
政策听起来硬,但风险也摆在那儿。强行压出的“和平”,稳定不了情绪与认同。文件把建国主题绕开,就等于把冲突的根子留着。
不过这些话都写在评论里。文件在桌面,动作看落地。
白宫已经官宣。内塔尼亚胡已经接受。哈马斯知晓内容,态度冷。加沙平民还在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表态支持,画面定格在这几件事上。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