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圈永远不缺神话,也永远不缺神话的破灭。
前段时间,某个大厂的明星制作人又在社交媒体上跟玩家对线,几句话就把自己十年积攒的好名声给败了个精光,堪称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这事儿不新鲜,真的。
在游戏这个名利场里,一个人被捧上神坛的速度,往往只比他跌落的速度慢那么一丢丢。
很多所谓的“天才制作人”,在做出一部爆款之后,都会得一种病,我管这叫“赛博功高震主综合征”。
症状就是,开始觉得玩家都是傻子,同事都是菜逼,老板的决策都是狗屁,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真神,是天选之子,是游戏界的卡密。
他们忘了,自己脚下的土地,是公司给的;手里的钞票,是玩家赏的。
今天,我们就借一个古代猛人的故事,来聊聊游戏圈里那些“尉迟恭”们,是如何从战神一步步把自己作成“悔过书”的。
一
咱们虚构一个人物,叫老G。
老G是A公司的金牌制作人,堪称公司的定海神针。
想当年,A公司还只是个在破产边缘反复横跳的小作坊,靠着几个热血青年的一腔鸡血活着。
那时候,整个行业都在做着换皮氪金的勾当,所有人都觉得,游戏嘛,不就是捞钱的工具么,谈什么狗屁理想。
但老G不信邪。
他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肝,愣是在一堆垃圾里,做出来一款真正好玩、有灵魂的游戏。
那游戏发售的盛况,堪比玄武门之变。
老G亲自带队,用一套“反向宣发”的骚操作,精准狙击了当时市场上不可一世的霸主,硬生生把对方拉下马,让A公司一战封神,直接从吃糠咽菜奔向了会所嫩模。
那一战,老G不仅是救了公司,更是给整个死气沉沉的行业,狠狠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此,老G就是神。
在公司里,他走路带风,CEO见了他都得递根华子,客客气气喊声“G哥”。
他拿的奖金,比公司一年的利润都高。
他说话,就是圣旨。他说这个项目能成,那就必须成;他说那个美术风格是坨屎,那就得连夜改。
没有人敢质疑他,因为他的履历,就是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不服憋着”。
这就是典型的战功赫赫,封神之路。
所有人都觉得,老G这样的人物,就是为游戏而生的,他会带着A公司,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但他们都忘了,捧杀,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刀。
二
人一旦被捧上神坛,就很容易看不见地上的路。
老G开始飘了。
一开始,只是在项目会议上,对其他部门的同事颐指气使。
市场部提个宣发建议,他眼皮都不抬:“你们懂个屁的游戏,按我说的做。”
运营部反馈玩家意见,他直接把报告摔桌上:“一群白嫖伸手党,也配教我做游戏?”
后来,他开始把这种霸道带到了公司外面。
在一次行业峰会上,主持人请他上台分享成功经验。
他拿着话筒,看着台下一个友商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开喷:“就你做的那个破玩意儿,也配坐第一排?”
旁边另一个圈内大佬,算是A公司CEO的朋友,连忙上来打圆场,说两句好话。
老G正在火头上,管你是谁,直接一胳膊肘怼过去,把人家大佬的眼镜都干碎了。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懵了,这哪是分享经验,这是直播上刑。
A公司的CEO脸都绿了,当场宣布会议结束,然后黑着脸把老G单独留了下来。
这,就是老G的“宫廷宴席殴打同僚”事件。
事情闹得很大,圈内都在传,A公司要变天了,老G这尊大佛,怕是要被请走了。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一个人的成功,怎么就能把他的情商和理智都给蒸发了呢?
三
第二天,老G跪在了CEO办公室门口。
不是比喻,是真的跪。
他知道自己这次玩脱了。
但魔幻的是,CEO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直接把他开了,甚至连一句重话都没说。
老板只是把他叫进办公室,泡了杯茶,然后给他讲了几个故事。
老板说:“我以前总觉得,那些把功勋老将干掉的老板都特不是东西,比如X公司把他们的创始成员踢出局,Y公司雪藏他们的王牌工作室。现在我有点明白了,很多时候,不是老板想动手,是他们自己把刀递到了老板手上。”
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份文档:“你看看,这是隔壁老王的近况,当年跟你齐名,现在新项目暴死,团队解散,天天在家研究怎么送外卖能多赚两块钱。”
“还有那个谁,上个时代的王者,因为跟平台方闹掰,现在他的游戏连版号都拿不到,人也快抑郁了。”
(当然,这只是老板的说法,真实性有待考证)
老板叹了口气,说了一句让老G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话。
“老G啊,我一直觉得,你是个人才。但你好像搞错了一件事。”
“你以为是你的牛逼,成就了公司。但你想过没有,如果当年公司没有砸锅卖铁支持你,你的牛逼,有机会让市场看到吗?如果不是我们这个平台,不是千万玩家用真金白银给你投票,你的才华,又值几个钱?”
“你的‘功劳’,是用来做出更好的游戏,回馈玩家和公司的。不是让你把它当成免死金牌,在公司里横着走,在外面惹是生非的资本。”
这番话,比一万句脏话都狠。
它直接扒光了老G所有的骄傲和光环,让他看到了那个赤裸裸的真相——
你不是神,你只是一个在正确的时间,站在了正确的风口上,并且足够努力的普通人。
平台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恩赐了平台。
老G听完,冷汗把几万块的定制衬衫都浸透了。
他想起了那些被踢出局的“天才”们,想起了那些被资本碾碎的“理想家”们,他终于懂了。
他磕着头说:“老板,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四
那之后,老G就变了。
CEO没有开除他,只是把他从核心项目组调离,让他去带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创新项目部。
明升暗降。
所有人都以为老G会撂挑子不干,或者至少会消沉下去。
但他没有。
他变得异常谦逊,甚至可以说是“怂”。
他不再骂人,开会时总是先听别人的意见。
他开始认真看每一条玩家的评论,哪怕是骂他全家的,他也会记下来,思考背后的原因。
他解散了自己那个全是“孝子”的粉丝群,开始在院子里种起了花花草草,过上了退休老干部一样的生活。
有人笑他,说当年的战神,现在怎么变成“忍者神龟”了。
他只是笑笑说:“能保住饭碗,能让手下的兄弟们有项目做,比什么都强。”
他开始疯狂补课,研究那些曾经被他看不起的竞品,尤其是那些死掉的。
他看得越多,就越是后怕。他发现,那些失败的“天才”,几乎都死在了跟他一样的毛病上——傲慢。
后来,公司要做一款3A大作,想让老G出山,再次挂帅。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他拒绝了。
他说自己老了,思路跟不上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心态还没调整好,怕又犯老毛病。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CEO没强求,只是给他发了一笔巨额奖金。
老G拿着这笔钱,给当年被他怼过的那个大佬,买了一副全世界最贵的眼镜,亲自上门赔罪。
五
老G最终在A公司干到了退休,成了游戏圈活着的传奇,不是因为他曾经多牛逼,而是因为他在最牛逼的时候,学会了低头。
他退休前,把自己的得意门生叫到身边,指着满屋子的奖杯和设计原稿,说了一段话。
他说:“当年老板的话,救了我一命。记住,我们的‘功’,是玩家给的,是用来服务玩家的;我们的‘职’,是公司给的,是用来完成任务的。你们以后无论做出多牛逼的游戏,都别忘了自己是谁。”
“这行当,最不缺的就是天才,缺的是能活到最后的天才。”
“学会谦虚,学会敬畏。敬畏市场,敬畏玩家……也敬畏你老板的耐心。”
尉迟恭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一点都不过时。
每一个在游戏圈里呼风唤雨的大佬,每一个被玩家捧上神坛的制作人,都应该把这个故事裱起来,挂在自己的床头。
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
玩家可以把你捧上神坛,也能让你瞬间体会到什么叫自由落体。
当一个制作人,一个游戏公司,开始觉得自己的成功是理所当然,开始觉得玩家的钱好骗,开始听不进任何批评的时候……
那么,离他写“悔过书”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