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一声“无条件支援”,2.8万个集装箱的炮弹横跨欧亚直抵俄罗斯前线。 1200万发152毫米口径“钢铁暴雨”,足够俄军轰足两年,把乌克兰战场烧成一片火海。 当朝鲜士兵高喊着“三三制冲锋”踏平库尔斯克雷区,金正恩的赌注正把普京推上“终结之战”的发射台。
津港的起重机昼夜不停,贴着“海鲜罐头”标签的集装箱里,152毫米炮弹堆得比人还高。 28000个箱子经海运转铁路,像输血一样注入俄罗斯远东港口。 韩国国防情报局拆穿伪装:这些炮弹占俄军前线消耗的40%,光在哈尔科夫战场,乌军80%的伤亡由它们造成。
工人用六十年代的老机床,每月轧出51万发炮弹,成本只有西方1/4。 乌军士兵捡起炸弯的弹壳骂娘:“生锈的破铜烂铁,硬生生砸穿了我们的混凝土工事! ”而更恐怖的是混在其中的170毫米“谷山大炮这种博物馆级老古董,一炮能轰穿三层楼板,把地下室变成集体坟墓。
西伯利亚铁路线上,3万朝鲜援军正奔赴前线。 他们不再当“人肉扫雷器”俄军把T-90坦克和“柳叶刀”无人机直接配发到班组。 在库尔斯克郊外,朝军士兵李哲浩带小队趴进泥地,耳机里俄语指令嘶啦作响。 突然他吼出朝鲜语:“三三制,跟我上!”三小时后,这支小队用血肉之躯撕开2500枚地雷区,全歼乌军一个营。
“他们根本不怕死! 前面倒下一排,后面踩着尸体继续冲,我们机枪枪管都打融化了……”俄军参谋部把朝军编号为“第201突击集团军”,手册里明码标价:拿下三栋建筑授金星勋章,战死者全家领双倍口粮。 此刻库尔斯克市中心,拉夫罗夫题词的花岗岩纪念碑已浇好底座:“献给朝鲜战友你们用生命照亮胜利之路”。
拉夫罗夫的专机刚降落在元山,就给了朝鲜外相崔善姬一个熊抱。 他背后停机坪上,俄运输机正卸下“铠甲-S1”防空核心部件。朝鲜技术人员早已进驻莫斯科卫星控制中心,学习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操作;宁边核设施里,俄工程师在升级离心机供电设备。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朝鲜货轮“万景峰92号”卸完第五批炮弹,满载5万吨俄罗斯小麦返航。 船长捏着卢布现金咧嘴笑:“够全道百姓吃半年! ”
这已是俄方今年交付的第60万吨粮食和100万桶成品油。 而朝军导弹工厂里,俄提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组件,正把朝鲜导弹误差从300米压缩到50米西方惊呼:“俄罗斯把朝鲜导弹变成了刺杀工具! ”
顿涅茨克战壕里,乌军第93旅士兵每天只敢还击2000发炮弹,而对面的俄军炮管烧得通红,日均倾泻9000发。 这背后是赤裸裸的产能对决:朝鲜半年运俄1200万发炮弹,而北约30国砸锅卖铁才凑出40万发,不到朝方1/3。
在恰索夫亚尔,炮兵观察员用无人机锁定乌军地堡坐标,152毫米炮弹像犁地一样把山头翻了三遍;哈尔科夫郊外,俄军已推进到红军村1600米处,乌军最后防线就在眼前。 更致命的是空中补刀:俄军每天投下100-200枚FAB滑翔炸弹,一炸就是三层楼深的巨坑。
特朗普在高尔夫球场接到军情简报时,抓起电话冲国会咆哮:“立刻解冻那38亿! 难道等平壤炮弹落到基辅教堂? ”可五角大楼仓库管理员对着清单发愁:最后30辆布拉德利战车刚从阿拉巴马启运,而朝鲜本月又到货15万发炮弹足够摧毁整支装甲旅。
法国高调宣布“凯撒”卡车炮运抵敖德萨,可士兵发现炮管上刻着“2023年生产这些本该三年前到货的武器,现在连开火都要掐着指头算。 更扎心的是产能:美国工厂月产炮弹不到7万发,欧洲年产量拼死冲到200万发。要追上朝鲜单次援助量? 得全体加班干四年。
拉夫罗夫的行程暴露了克里姆林宫底牌:先飞平壤拿到金正恩“无条件支持”承诺,再直奔北京。 俄国防部战报显示,7月5日以来俄军发动开战最猛攻势:6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砸向乌军工企业,无人机群昼夜不息消耗乌军防空导弹。 总参部提交的夏季计划已获普京签署目标直指切断北约补给线,拿下红军村锁死顿巴斯。
40万乌军被钉在上千公里战线上拆东补西。 在苏梅州,俄军重占尤纳基夫卡;捷尔任斯克周边,乌军阵地被炮火切成碎片;恰索夫亚尔只剩最后一个平房区还在抵抗。 随着3万朝军生力军就位,俄军每月新增3万合同兵,战场天平正加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