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西太平洋局势要大变天?8月14日,中国隐身战机规模传来新消息

发布日期:2025-08-18 18:42 点击次数:133

美媒:我们为什么惧怕歼-20?年产100至120架,还有望进一步提速

最近有个消息从太平洋对岸传出来挺有意思。

美国那边的军事专家开始紧张兮兮地计算歼-20战机的生产线速度了,算来算去脑门直冒冷汗。

这事说出来各位可能不信,现在衡量战斗机实力强不强,可不光是比航程、导弹载弹量这些技术参数,还得比谁家工厂里的铆钉枪打得快。

美国自个儿的F-22隐形战机生产线已经拆了八年,最近却突然有人拿着放大镜给中国战机生产线做算术题。

有个军工杂志的专栏作者专门跑去查了洛阳、成都的卫星图片,发现咱们几个厂房的零件堆场每天大清早都跟蚂蚁搬家似的,卡车上堆的那些复合材料蜂窝板比他们上个月统计的多出三成。

要知道这材料可是五代机的核心防护材料,用多少蜂窝板就等于要做多少架次飞机。

生产飞机这事要放二十年前,那可是慢工出细活。

以前造战斗机跟搭积木差不多,得从机头到机尾顺着来。

就好比咱们家里盖房子,得等地基干了才能砌墙,墙垒好了才架房梁。

现在可不一样,有个搞军工的朋友跟我说,现在他们搞的是"脉动式装配",听着跟中医把脉似的,实际是把车间改成流水线。

机头、机身、机翼这些大件分开十几个工位一起造,哪个零件到位了就往下个工位滚,活像饺子工厂的传送带。

这套法子用在民航大飞机上不稀奇,往战斗机生产线上一套效果就出来了。

现在咱们车间里同时摆着十架半成品,二十个工组每天三班倒,就跟生产手机似的批次推进。

您要是现场去看准得吓一跳,那些机械臂装起垂尾来比饭店里的甩饼师傅还利索。

效率提上来可不只快了三五天的事,相当于原本十个月才能下线的机体,现在压缩到六个半月就能交付。

要说这速度让谁最难受?美国智库的报告里有个说法挺逗。

他们算了笔账,假设西太平洋发生空战冲突,就算咱们每天被击落十架歼-20,照现在生产速度每月补充的量能维持整整十年。

反观老美的F-35产线倒是还在运转,但得照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盟友的订单,自个儿能分到的数量跟咱这边根本没法比。

这话虽然夸张但道理不假。

想当年二战时候的德国虎式坦克为啥最后打不过苏联的T-34?还不是因为精密武器产量跟不上。

现代空战说白了比的是工业体系和战时产能,再先进的飞机也经不起长期消耗。

现在咱们每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就跟开了印钞机似的往外造五代机,这让习惯了技术碾压的美军确实有点慌。

不过话分两头说,这产能突飞猛进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十年前咱们在太行发动机项目上啃了多少硬骨头,现在航发生产线上每天下线三十台完全自主的涡扇发动机。

复合材料车间里那些大型压机,五年前还要从德国进口,现在国产的压机把生产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这些不起眼的技术突破攒到今天,才撑得起整机生产的加速度。

美国人现在还有个心病。

他们的六代机原型机还在沙漠里测试,咱们这边五代机正大批量生产。

等他们六代机入列的时候,东海方向怕是已经有八九百架歼-20在等着。

更别说咱们还有个没对外公开的"暗剑"无人机项目,据说能跟歼-20配合作战。

这就好比马拉松赛跑,你还在系鞋带的时候对手已经跑出两公里了。

不过这里头也要讲求平衡。

产能上得去也要保证质量,前些天有个视频在军事论坛上火过一阵。

地勤人员检查某批次歼-20的蒙皮接缝,拿个特制卡尺量了十分钟愣是找不着误差。

这说明咱们现在不仅造得快,品控也完全跟得上。

那些以为"中国制造"就代表粗制滥造的人,该换个眼光看问题了。

现在美国空军部长在国会作证时总说"要保持对华代差优势",可眼瞅着这代差正被咱们的产能快速填平。

他们前些天刚宣布要重启F-15生产线,说是要生产所谓"五代半"的EX型。

但这款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跟歼-20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充其量就是临时抱佛脚的补救措施。

有个现象值得琢磨。

这两年美军在关岛基地搞扩建,把原本储存航空燃油的罐区扩大了两倍,还在冲绳新建了四个恒温机库。

这些动作看似正常战备,实则暴露了他们的软肋,现有五代机数量的维护保障根本不足以支撑长期高强度部署。

反观咱们沿海新建的那些洞库基地,每个都配备全自动检测系统,战机出勤率反而比他们高出一截。

说到最后不得不提战略格局变化。

假设现在东海方向有三百架歼-20常态部署,南海再来三百架,台海方向再放三百架,剩下的当战略预备队。

这种规模的隐形机群展开,别说第七舰队,就是把驻日韩的美军航空兵全算上也招架不住。

更别提咱们的航母战斗群还在扩容,未来歼-35上舰后形成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这种工业实力的此消彼长,带来的心理震慑比实弹演习更有效。

现在美军高层内部流传着句话:不怕中国造出先进战机,就怕中国造战机的速度跟下饺子似的停不下来。

这话虽然带着酸葡萄心理,倒也道破了现代战争较量的本质,拼到最后,拼的是综合国力支撑下的持久战力。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