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4年的一天,长安城未央宫内,汉武帝刘彻正襟危坐,面前堆满了竹简。这位年轻的CEO刚刚接手大汉集团不久,正在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发愁。“下一个,董仲舒!”宦官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只见一位儒雅的中年学者缓步上前,他或许不知道,自己即将进行的这场“面试”,将改变中国两千年的思想走向。
一、 面试前的背景:汉武帝的招聘启事
话说汉武帝登基之初,大汉公司虽然已经经营了70年,但企业文化却混乱不堪。朝堂上什么思想都有:道家佛系经营、法家狼性文化、墨家草根社团...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价值观。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就看不下去了,给汉武帝递了份报告:“陛下,咱们公司现在什么思想都招,导致战略不统一。建议只招聘儒家人才,其他学派的简历直接扔垃圾桶!”汉武帝一看,有道理啊!于是发布了“征召贤良”的招聘启事,准备海选国家顶级智囊团。消息一出,全国的知识分子都沸腾了——这可是直达天听的终南捷径!
二、 董仲舒的简历:资深儒学研究专家董仲舒,河北枣强人,当时的儒家学派顶级大V。
传说他钻研学问刻苦到“三年不窥园”的地步——整整三年没逛过自家后花园!这要是放到现在,绝对是“专注力挑战赛”冠军。他尤其精通《春秋公羊传》,堪称当时的“春秋一哥”。接到朝廷的招聘信息后,董博士精心准备了求职材料,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求职之路。
三、 改变历史的面试
问答面试当天,汉武帝亲自担任主考官,提出了一个宏大的问题:“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夏商周这些百年企业是怎么获得天命认可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又是怎么发生的?”其他求职者可能只能说些套话,但董仲舒不一样。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答辩。“陛下,臣窃以为:天人感应,国家大事必须统一思想!现在学术流派太多,百姓不知道听谁的,官员不知道跟谁学,这样不利于国家稳定。”接着他抛出了核心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凡是不是儒家认证的内容,全部下架处理!不允许上热搜!
四、 为什么偏偏是儒家胜出?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董仲舒要独推儒家?法家、道家不香吗?这就得说说儒家的独特优势了:1. 儒家讲“尊王”,支持中央集权——老板最喜欢听;2. 儒家讲“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野心;3. 儒家有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从治国到齐家都能覆盖;4. 最重要的是——儒家学者通常温文尔雅,不会动不动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董仲舒还很聪明地给儒家思想加入了“天人感应”的理论:皇帝是上天之子,但如果干得不好,上天会通过自然灾害发出警告。这既维护了皇权神圣性,又给了皇帝一定的约束,简直是完美的平衡术!
五、 面试结果:恭喜你被录取了!
汉武帝听完董仲舒的陈述,眼睛越来越亮——这就是我想要的战略顾问啊!于是立即拍板: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设立太学,创建国家行政学院· 设置五经博士,成立国家级研究院· 举孝廉,建立儒家公务员考试体系· 罢黜百家,清理其他学派的官方支持从此,儒家思想从一家普通创业公司,一跃成为国家控股集团,垄断了中国思想市场两千年!
六、 历史影响:一场面试改变两千年
董仲舒的这次“面试”,产生的连锁反应令人惊叹:· 教育改革: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官方教育体系· 文官制度:为后来的科举考试奠定了基础· 文化统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副作用:其他学派逐渐边缘化,思想多样性受到压制有趣的是,董仲舒本人后来并没有担任特别显要的官职——他的理念被采纳了,但他自己却没能成为CEO身边的红人。这就像提出了革命性创意的打工人,公司采用了他的方案,却没给他升职加薪!
七、 现代启示录回顾这场两千年前的“面试”,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 timing很重要:董仲舒碰上了想要大有作为的汉武帝,时机正好;2. 准确把握需求:董仲舒深刻理解了汉武帝想要思想统一的需求;3. 表达能力关键:再好的想法,也要能说清楚、讲明白;4. 创意改变世界:有时候,一份好的方案真的能改变历史进程。
各位读者朋友,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历史冷知识##汉武帝##儒家思想##职场那些事#【点赞+关注,每天带你解锁一个历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