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每天挤两小时地铁去公司上班,早上七点出门,晚上九点到家,一个月到手4500块。 同一栋楼里的张大爷,每天早上下楼遛弯买菜,下午找人下棋,每月养老金8500块还花不完。 这种对比让小杨心里很不是滋味:凭什么我累死累活挣这点,人家不用干活反而拿得比我多?
其实像张大爷这样能拿八九千养老金的老人真不多,十个里面还不到一个。 他们多半是机关、学校这类单位退休的,从毕业干到退休,工龄动不动就是四十年往上。 当年单位给他们缴社保都是顶格交,有的还加上职业年金,再加上国家每年给退休金涨一点,几十年下来,数字就冲上去了。
但企业退休的老人完全是另一回事。 他们平均退休金也就三千出头,比年轻人工资还低。 更别说农村老人了,河北的李奶奶快八十了还在下地干活,每月223块养老金只够买几天菜,生病全靠儿女凑钱。
年轻人工资低这事,也不能光看表面。 公司行政杨亮名义上月薪5000,扣完社保公积金,到手缩水到4500。 而退休老人领养老金是不用再扣这些的,一进一出,差距就更明显了。 说到底,年轻人工资是老板发的,老人养老金是社保局发的,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可问题出在体制内外的差距越拉越大。 同样干到退休,事业单位老人养老金是企退人员的两三倍。 2014年国家说要“养老金并轨”,结果十年过去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照样比企业退休的多领将近一倍。 去年企业退休金涨了6%,事业单位只涨3%,可基数差太多,涨完差距反而更大了。
年轻人挣得少,很大程度是环境逼的。 实体经济不景气,企业活着都费劲,哪有钱给员工涨工资? 私企老板为了省钱,社保都按最低档交,不像事业单位,缴费基数直接拉满。 年轻人就算想多缴社保,也没这个选择权。
这种收入倒挂带来一串后遗症。 有些事业单位退休老人养老金花不完,按月补贴子女。 时间一长,子女上班吊儿郎当,就等着啃老。 可老人一走,经济来源断了,这些人立马抓瞎。 更扎心的是社保抚养比,现在2.5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等90后退休时,可能变成1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
要破这个局,得从两头使劲。 一头控高:山东给企业退休老人多发1700元取暖补贴,杭州发2800元过节费,不分养老金高低,实打实缩小差距。 另一头托底:北京上海试点城乡养老金同步调整,企业退休金涨幅追着事业单位跑。
年轻人这边更得给活路。 严查企业偷逃社保,把最低工资线往上提,减税降费让民营企业喘口气,企业赚钱了,员工工资才涨得动。 至于年轻人自己? 多学门手艺比啥都强。送外卖的会修家电,收入就能翻倍;文员考个会计证,跳槽工资涨三成。 这年头,指望别人不如自己长本事。
说到底,老人当年拿几十块工资干一辈子,高退休金里有历史补偿的成分。但躺在功劳簿上拉大差距,寒的是现在拼命干活年轻人的心。 养老金改革不是谁抢谁的蛋糕,是让该甜的别泛酸,该咸的别发苦,毕竟谁都有老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