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从不缺少热点,但这几天的主角,显然被“寒武纪”抢走了风头。从它股价飙升到逼近1600元,到一跃超越传统白酒巨头贵州茅台登上A股新股王的宝座,资本市场瞬间被点燃。而且要知道,这家公司还大胆放话称,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将达到50亿到70亿元,这种“上头”的信心可不是谁都敢有的。
寒武纪的背后不仅是芯片科技的狂欢,也是一场绝佳的财富盛宴。看看游资大佬章盟主,去年底斥资30多亿元杀入寒武纪,如今持股市值已飙升至近95亿元,最高浮盈66亿元。说句实在话,这真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开局就是巅峰”。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是否暗示芯片领域仍是未来投资的主战场?“喜芯厌酒”的投资理念是不是要赶紧学起来?
不过,回头看这热闹的寒武纪,也不得不提示大家:这种市值狂飙利好的背后,往往也暗藏不确定性。“预计2025年收入50亿”的说法听着挺豪气,但未来的执行力能否匹配市场高昂的预期?这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到的事。
而与寒武纪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美团的一次“惨淡下坡”。美团Q2净利暴跌89%,股价一日暴跌12.5%,南向资金疯狂抛售,单日净卖出高达204亿港元。这可是单日卖出纪录的新高。
为什么港股科技股开始走低?看似复杂,其实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一方面,高企的香港拆借利率(Hibor)让资本流动更加紧张,就像水池里的水少了,水跃得自然也不高。另一方面,美团受外卖业务利润侵蚀影响,叠加市场情绪下滑,无奈成为“惨绿色K线”的代表。再进一步看,国际宏观形势不明朗,美联储不降息的环境下,港股科技板块的压力是必然的。
但港股跌了并不意味着“凉凉”。用大趋势来说,人工智能+互联网浪潮下,港股依旧是全球科技蓝筹的主要阵地。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或许只是阶段性调整罢了,真正想拿下果实,可能需要的是更多耐心和时间。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现在割肉,不如调整心态,毕竟波动市场里,过山车后的平坦才是真金。
说回A股,东芯股份因为多次触发交易异常波动而宣布停牌核查,再次给“散户”们提了个醒。科创板的高波动性一直都像是在玩踩地雷,同时也说明市场过热的状态分分钟可能拉响降温警报。在资本市场,看着涨停也许很诱人,但热潮退去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投资最终拼的是理性的耐力,而不是一时的激情脑热。
最后不得不提到大背景下的宏观机会。《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直像极了2015年互联网+热潮的重现。当下各大科技股轮番起舞,寒武纪这样的公司领涨,似乎在提醒投资界:别盯着那些老牌蓝筹不放了,是时候向创新与科技挥军挺进了。但投资者也别忘了,AI机会虽多,可泡沫也真不少,分清真金和赝品是当务之急。
寒武纪的高光时刻、美团的挫败、东芯股份的停牌,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一场戏,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投资者对科技与未来的预期迭代。未来的牛股到底是谁?是新的芯片王者,还是AI投影下的黑马?谁又能保证,一切的判断,都能跑赢那把叫“时间”的尺子?
面对投资的起落,只想问一句:你会继续拥抱高科技的浪潮,还是默默在灯火阑珊处守候一个回弹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