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这锅水,恐怕是真的要烧开了,而且是那种盖子都快压不住的沸腾。小马科斯自己,可能都没想到火会烧得这么旺。
九月二十一日那天,感觉整个国家都被点着了。二十多个城市啊,同时爆发,那场面,啧啧。单说首都马尼拉,黎刹公园里黑压压挤了差不多五万人,那人山人海,你甚至都闻得到空气里愤怒的味道。诉求其实特简单,就一个:严惩腐败。但喊着喊着,情绪上来了,就有人直接扯出了横幅,让总统先生赶紧下台。
军警来得很快,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人围住,想把场面控制住。可这哪控制得住?五万颗愤怒的心聚在一起,就像一锅滚油,稍微一点火星就得炸。后来,果然就炸了。骚乱一爆发,马科斯的命令也跟着下来了:抓,大规模地抓。
就在这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一个更耐人寻味的信号飘了过来。中国大使馆,居然罕见地提前发了安全警告,提醒在菲的中国人注意安全。而那位中国大使,黄溪连先生,已经悄无声息地向菲方辞行了。这时间点,你说巧不巧?
说真的,小马科斯可能确实高估了自己,也太低估了这积攒了不知道多久的民怨。这一切的导火索,其实就是一盒火柴,一盒被贪腐点燃的火柴。八月份,一桩大案被捅了出来,一笔本该用在防洪工程上的巨款,涉及十几个承包商和政府官员,就这么在各种暗箱操作里,蒸发了,几十亿美元啊。
这笔钱,这笔本该在雨季来临时保障民众安全的救命钱,就这么被一只只贪婪的手给分食干净了。老百姓本来还等着,心想这么恶劣的事,政府总得给个交代吧?结果呢,等来的就是轻描淡写的处理。这下好了,最后一丝耐心也没了,火彻底被点燃。
九月十一号,还是一帮年轻人,青少年团体,最先站出来,在马尼拉发起了全国抗议的号召。然后,就像野火一样,呼啦一下就烧遍了全国。马科斯这边呢,一边嘴上说着漂亮话,什么“我理解大家的愤怒”,一边却悄悄拉响了红色警报,调了五万多警察进城,军队都进入待命状态了。这种一边给你顺毛一边背后磨刀的做法,不是火上浇油是什么?
所以啊,民众就选了九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来一场全国总爆发。这个日子,选得太有学问了。因为就在1972年的这一天,小马科斯的爹,老马科斯,发动了全国戒严,开启了他那臭名昭著的独裁统治。民众们偏偏就选了这么个“纪念日”来抗议,这简直就是把巴掌直接扇在了小马科斯的脸上,新仇旧恨一起算。
更讽刺的是什么?这次贪腐丑闻里,马科斯家族自己都没能摘干净。他最亲密的政治盟友,也是他家里的顶梁柱,他那位当众议院院长的表兄罗穆亚尔德斯,因为这事儿引咎辞职了。这一下,过去的历史旧账,和眼前的新仇恨,彻底拧成了一股绳。
当天,游行的人群一步步逼近总统府,跟警察的对峙越来越紧张。突然,一群黑衣人冲破了警戒线,那根紧绷的弦,“啪”的一声就断了。示威瞬间变成了打斗,石头、拳头满天飞,场面乱得一塌糊涂。
官方后来通报说,冲突里伤了二百零五个人,里面居然有一百二十九个是警察。更吓人的是,他们抓了二百一十六个抗议的,你猜里面有多少未成年人?八十九个!抓这么多年轻人,尤其是孩子,整个菲律宾社会都炸了。内政部长还嘴硬,说这是为了镇压“蓄意暴乱”。可老百姓不买账啊,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去解决腐败,反而要来“解决”我们这些提出问题的人?
家里着了火,他怎么办呢?小马科斯政府想都没想,就打出了那张用烂了的牌——转移矛盾。菲律宾派了十几艘公务船,气势汹汹地就闯进了咱们的黄岩岛领海,非要在那制造一场海上对峙,想把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全引到外面去。
这步棋,说白了,就是一场赌博,赌得还挺大。他希望在南海秀一把肌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主权卫士”,用民族主义这碗迷魂汤,来掩盖国内经济差、通货膨胀、腐败横行的烂摊子。套路是老的,但对于一个位子都快坐不稳的领导人来说,这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可惜,他这算盘可能打错了。他不仅低估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也看漏了国际舞台上的那些微妙眼色。就在抗议爆发前两天,九月十九号,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正式辞行。虽然说是正常的外交人员轮换,但这时间点卡得,太有深意了。更有意思的是,中方一直没公布下一任大使是谁。把这事儿跟大使馆提前发警告联系起来看,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北京在对马科斯政府说一句潜台词:你家里的事自己解决好,别想到南海来撒野,想把危机转嫁给我们,门儿都没有。
当然,马科斯政府背后,总有美国的影子在晃悠。一会儿是美国的“希金斯”号驱逐舰在黄岩岛附近溜达,一会儿是鲁比奥那种政客隔空喊话加油。华盛顿总是在给马尼拉的冒险行为提供这种“象征性”的支持。但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了,美国的支持,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真到了局势失控的那一天,菲律宾恐怕会发现,自己又一次被那个所谓的“盟友”给卖了。
现在的小马科斯,真就像走在钢丝上。在国内,高压手段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民怨的堤坝越筑越高,最后崩溃的时候会更惨烈。在国外,他把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押在了一场赢不了的南海赌局上。这非但救不了他的执政危机,反而可能把整个菲律宾都拖下水。这场从内到外的大风暴,正把他和他的政府,一步步推向一个谁也无法预测的失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