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俄乌冲突持续三载,令三国陷入贫困,三国变得富裕,中国亦在其中

发布日期:2025-10-26 19:16 点击次数:167

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算起,这事儿也快三年啦。当时觉得不过是局部冲突,没想到却扯进了全球经济的大局中。想想看,前线上硝烟弥漫,乌克兰东部的城市成了废墟;俄罗斯军队推进得不算快。而在经济战场上,局势更是胶着。西方国家带头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关闭能源通道、冻结资产、禁止出口高科技,结果呢?其实不只俄罗斯一国难受,大家都跟着一起遭殃。

根据数据显示,到2025年9月,这场战争已经让全球的GDP减少了上万亿美金,粮食和能源的价格像火箭一样猛涨。穷国家变得更穷,富裕国家倒是趁机赚了一笔。这其中的道理还挺简单:制裁搞乱了供应链,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就跑不了早早吃亏,而那些能绕开大陆,买到便宜货的国家就占了便宜。中国夹在中间,也没明着站队,倒恰巧抢到了不少便宜货。

这三年战争对全球经济确实掀起了大浪。2022年头几个月,乌克兰黑海港口被封,导致全球小麦出口减少了30%,粮食价格一下子翻了个倍。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进口里占了40%,一旦断供,欧洲人冬天取暖都成了大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22年因为这事儿,全球经济增长率就减少了0.7个百分点。到了2025年,局势还没见好转,联合国报告显示,冲突地区周边国家的贫困人口多了1500万。这原因也挺直白的,能源和粮食这些基础物资变得昂贵,穷人吃不消,最先扛不住。

发达国家还能拿补贴,而发展中国家就得紧缩开支呀。俄罗斯嘛,虽然表面上军费涨到GDP的6%,但实际上还是靠卖油气给亚洲撑着局面。西方想用制裁来掐脖子,可俄罗斯经济表现得比预期还强,2024年GDP竟然还增长了3.6%。这可不是巧合,是巧打算的结果。印度和中国这会儿变成了最大买家,而欧盟和日本还在原地打转。乌克兰那边就最惨了,土地三分之一被占,经济也彻底瘫了。这一场 economic 战的核心实际上就是资源的重新分配,谁掌握能源,谁就赢了一半。

咱们先说说那个被打穷的欧盟。虽然不是个单一国家,但27个成员国团结一心,帮乌克兰花了上千亿欧元。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2月,已经出手了16轮制裁,冻结俄罗斯3000亿欧元资产,还禁了石油进口。不过,这反噬的力度也挺大。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2022年前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到总量的55%,如今转而买美国液化气,每立方米贵个50%的钱,压力那是真大呀。

你瞧,结果就是这样——德国2023年的工业产出缩水了5%,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关掉了不少工厂,工人失业率升到了6%。法国和意大利也差不多,电价上涨了三成,小企业倒闭的潮子一波接一波。整体现象是,欧盟2024年的通胀率大概在5%,比战前还高出一倍多。为啥这么疼?主要是因为制裁没能真正把俄罗斯的经济压垮,俄罗斯2024年的油气出口还赚了3000亿美元,只不过买家变了。欧盟一心想孤立俄罗斯,没想到自己能源账单一下子多出了2000亿欧元。

老百姓怨气冲天,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又卷土重来。欧盟的领导人冯德莱恩在2025年2月承认,短期的制裁虽伤敌也伤己,但从长远看能逼得俄罗斯让步。不过现实是,到了9月,欧盟还在讨论第19轮制裁,能源危机可没见好转。这账怎么算,是战略投资还算赔本买卖?目前来看,欧洲经济到2025年增速大概只有1.2%,远远比不上美国。

日本的情况也挺类似的,作为一个资源不足的国家,日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还挺大。在2022年前,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到总量的9%,石油占5%。一开战,油价就猛涨,结果到2023年,日本的能源进口成本额外增加了200亿美元。东京电力公司的账单都翻了好几倍,冬天居民连空调都不敢开太猛。制造行业就更惨了,日本的汽车巨头,比如丰田和本田,供应链被乌克兰的钢材和俄罗斯的镍矿堵住了,2024年的产量就减少了7%。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显示,战后,日本的通胀率飙升到4%,日元也迅速贬值,兑美元跌到150:1,进口的东西都变得贵了不少。

为什么日本会这么被动呢?一方面,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离得远,没法绕过俄罗斯直达,但又得跟美国站队,加入G7的制裁行列。结果呢,到了2025年前半年,日本的GDP涨幅只有0.5%,失业率也就稍微上扬了一点。安倍经济学留下的那套日元宽松政策,本来就摇摇欲坠,这一下更雪上加霜了。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囤货,东京仓库里堆满了备用零件,可成本高得离谱,竞争力明显走下坡路。话说回来,这几年日本原本打算推动绿色转型,重启核电,但能源短缺逼得它不得不多烧煤,碳排放还反而增多了。欧盟和日本都吸取了教训,制裁就像把双刃剑,一方面打击俄罗斯,一方面却伤了自己,供应链也变得更加脆弱。

乌克兰自然是最惨的那一位,直挺挺在战火中受难。据世界银行2025年6月公布的报告,2022年乌克兰的GDP缩减了29%,基础设施的损毁估计超过1500亿美元。农业只是占了整个乌克兰GDP的10%,黑海封锁一放,玉米和小麦的出口几乎打了个对折,2023年农民的收入也掉了40%。战前的贫困率是5%,到现在已经飙升到25%,大概有700万人失去了家园,变成了流离失所的人。基辅政府主要靠西方的援助才能维持一点生命力,截至2025年9月,欧盟和美国一共提供了2000亿欧元,但大部分都用在了军火上,重建的进展一点都不快。

2024年乌克兰经济勉强涨了5%,可到2025年上半年又掉了1.2%,主要因为前线向前推进,顿巴斯矿区不得不停产。乌克兰央行的数据表明,通货膨胀还稳在20%左右,黑市汇率更是乱得一塌糊涂。为啥经济这么难恢复?一是战争还在持续,投资者不敢轻易出手;二是港口虽说部分开启,但保险费贵得离谱,成本高得让人头疼。泽连斯基政府搞数字化改革,税务能一键搞定,可基础还不牢固。过去三年,乌克兰丢了20%的领土,经济倒退了整整十年。全球粮食危机中,乌克兰本是粮仓,如今却变成受害者。想想到那些难民,挤在波兰边境的营地里,靠救济生活,这不仅仅是数字,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账单。

说到打富的那几个国家,俄罗斯排第一,虽然遭遇了各种制裁,但还是没倒下。俄罗斯央行2025年8月的报告显示,2024年GDP增长了4.3%,军工产业贡献了一大半,主要原因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欧盟的禁运行动一出,俄罗斯管道阀门一关,油气对中国和印度的销量就翻倍。2024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赚了大约500亿美元。虽然卢布有点贬值,但外汇储备依旧稳在6000亿美元左右。普京政府积极推进口替代产业,本土芯片和无人机的产量都有明显提高。

到2025年,投影只增长了0.9%,油价却跌到每桶70美元,压力就来了。美国想靠关税来堵住漏,也就想限制俄罗斯,但俄罗斯一边绕开土耳其和中亚,行动还是挺灵巧的。这经济啊,就像“战争经济”似的,军事支出占了预算的三成,老百姓的生活被压缩,表面看起来倒是挺光鲜亮丽的。那富豪们纷纷把资产转移到迪拜,普通人的工资涨了大概15%,不过物价也跟着涨了点。过去这三年,俄罗斯用资源的优势体现出了坚韧不拔,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封锁,迟早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印度算是最大渔翁了,保持中立,捡了不少便宜。从2022年开始,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从5万桶猛涨到100万桶,到了2024年,进口总值超过了500亿美元。为什么这么便宜?主要是因为西方的制裁压低了价格,而印度的炼油厂以固定价格买进,然后再高价卖给欧洲,赚了差价,差不多50亿美元。根据印度外交部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印度对俄罗斯的贸易顺差达到了200亿美元。

莫迪政府强调“自强不息”,用俄罗斯的零件组装苏30战机,还采购了S400防空系统。在能源安全方面,印度摆脱了对中东的依赖,油储储备充足。到2025年9月,美国威胁要加关税,但印度毫不慌张,外汇储备已经突破7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印度经济增速会达到7%,股市也在牛市行情中。广大人民受益匪浅,柴油价格保持稳定,没像欧洲那样冬天冻手没规没矩。可头疼的事也有,比如卢比贬值,电子产品的进口变得更贵。印度这一招叫“战略自主”,不站阵营,自己捞好处。

当然啦,中国也在那一部分富裕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没有卷入军事冲突,但经济上倒挺赚得多多。2022年以后,西方公司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却迎头赶上,到2025年,超过9000家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业,占外资的一半还多。华为和中兴补上了5G的空白,建了上千公里的公路,建设项目忙得不可开交。到2024年,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还购买了俄罗斯40%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比市场价低20%。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从俄进口的化石燃料,占中国总出口的42%。

这三富一穷的比较,真是把全球经济的分裂暴露得淋漓尽致。穷的那一端,欧盟和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因为能源太依赖,结果摔了个大跟头,说明制裁可不是万能的。乌克兰还是个无辜的受害者,靠外援才能维持,但想要重新振兴,还得遥遥无期。富的那一端,俄罗斯靠丰富的资源硬撑着,印度和中国则玩起了中立策略,能源贸易变成了大金矿。放在全世界看,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愈发严重,非洲和中东的贫困率提升了10%。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5年的全球贸易增长只有2.5%,远不及战前水平。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地缘政治在重新调整供应链,美国推行“友岸外包”,欧洲搞“再工业化”,可成本又高又难搞。中国和印度趁机补位,跃升为新的关键枢纽。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