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一张自拍变成能秒杀对话气氛的专属表情包吗?别只会发“哈哈”了。 用AI,一套只属于你的表情包,半小时就能出炉。
这个玩法比换头像还带感。 潮流提示:在ChatGPT和AI绘图热度还在的时候,自己做表情包格外有范儿。
准备工作简单。 工具清单少而精:一个能生成文字和初始图的AI(我用的是“豆包”)、一个能把提示变成高质量图的画图平台(我选了Lovart)、一个用来统一裁图的设计软件(Figma)、一个简单的视频剪辑器(剪映),再加一个mp4转gif的小网站。
顺手就能完成。 流程拆成几步,说白了就是:选照→写“情绪提示”→出图→定格尺寸→做短视频→配字剪辑→转成gif并导入微信。
每一步都能玩出花样。 下面把关键环节说清楚,懒人也能跟着做。
第一步:挑一张表情友好的照片。 表情丰富的更容易成功。
把这张照片上传到豆包,试几个风格预设。 比如“二次元/漫画/扁平风”都可以试。
选你最喜欢的那个版本保存备用。 第二步:给AI写情绪提示。
别只写“开心”“难过”。具体一点,描述动作和细节,AI才懂你要啥。 举个范例(供参考,记得改成你的风格): - 超级开心:月牙眼,嘴巴大笑,四肢有跳跃动作,周围点缀小星星。
- 惆怅委屈:眼角泛泪但没落下,嘴角下弯,头微低,表情带点可怜。 - 摆烂模式:身体软趴趴,手插口袋或摊开,眼神无神,旁边可以写“撂挑子”。 - 目瞪口呆:眼睛圆溜溜,嘴成O型,手半举,头顶加惊叹符号。
- 害羞脸红:脸颊微红,眼神躲闪,一只手半遮脸。 - 烦躁:眉间紧锁,嘴抿起,手抓头或踏步,旁边用锯齿线表现心情波动。
- 犹豫疑惑:头微歪,眉毛拧成小结,嘴巴像问号。 - 超累:眼皮沉重,黑眼圈,打哈欠或靠着支撑。
- 小傲娇:嘴撅但眼神认可,双臂抱胸,表情又拽又心软。 - 伤感emo:色调冷,眼神游离,可能有落泪和下雨元素。
把这些描述和你那张基础照一起丢给Lovart。 它会给你一整套风格统一的表情图。
等候几分钟,图像就会“刷”出来。 接下来用Figma把每张图裁成同样大小。
保持方形或微信表情常见尺寸,统一裁好后,看起来更专业。 遇到生成的小瑕疵(多出手、畸形肢体),直接裁掉或者微调。
再把这些静态图片放回豆包或类似工具,让它们动起来,生成5秒内的小短片。 为什么要做视频?因为动图更生动,情绪传达一目了然。
把短片导出成mp4后,导入剪映进行最后的润色:删掉多余片段,给关键帧配上一句简短文字,帮助接收者快速读懂你的“暗号”。有些表情本身够清晰,不需要文字。 也有些则靠几个字更到位。
记住,文字要短。 别把解释写成长文。
剪辑完后,用mp4转gif工具把视频转换为gif格式。 导入微信对话,右键“添加到表情”就能收藏自己的作品。
想让别人也下载?那就走表情上架审核流程了,才能公开出现在商城。 小结一点感想。
自制表情包的价值,远超一张好看的头像。 它能把你的固定语气、梗、内心戏打包发出。
和朋友对话时,发自制表情更有辨识度。 对公司群里尬聊也有神奇功效——一张恰当的gif,能比十句解释更省事。
说点真实的:很多人宁愿把情绪通过表情传达,也不想写长句子。 AI让每个人都能做出“个人IP”的小表情集,这既是社交的潮流,也是自我表达的升级。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互发只有你们懂的梗表情,社交关系会更黏。 小挑战:挑一张你最尴尬的自拍。
把它做成“尬聊专用”表情包。 成品发在评论里(描述就行),看谁的最接地气。
你最想把哪种表情整理成一套?留言告诉我,你想要的那个表情我可以给你一个简化提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