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天刚过,老周就被人事科叫过去:“今年你满60了,按规定得办退休手续了。”
老周愣了一下,心里直嘀咕:不是说出台了弹性退休政策吗?企业的技术骨干都能多干三年,咋到我这,就没戏?原来,人社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联合发了个《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一到法定退休年龄,必须按时走人,不能申请延迟。
这规定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占着编制不挪窝。以前部门里偶尔有干部到龄后各种理由想多干几年,结果年轻人等着晋升却一直没空位,队伍活力也慢慢耗掉。现在这条卡死了,干部能及时退,队伍“换血”快,还能少一些廉政风险,让年轻人有路子可走。
公务员的退休,其实就两种:到点正常退,或者提前退。
正常退休,就是按未来渐进式延迟的法定年龄——以后可能男的65岁,女的60岁——到点走人。那啥弹性延迟3年的好事,跟公务员没半点关系。
提前退?也行,但得满足《公务员法》的硬条件。比如老王在乡镇政府干满30年,去年58岁,工龄一够,申请提前退,批得很快;李姐在市局干了22年,今年55岁,离法定退休年龄差五年,也能批;还有更特殊的老张,在核试验基地十八年,工龄没满却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45岁就批准提前退,这算是国家给特殊岗位的保护政策。
但多数公务员还是愿意熬到正常退休,因为实在“划算”。在职那点工资,加上公积金、职业年金,甩退休金好几条街;而且养老金跟工龄挂钩,多干一年,退休后每个月就能多领一些。除非身体不行,或者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主动提前退的人真不多。老周就说:“多干两年,退休金能涨不少,还帮单位多扛点事,值!”
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按标准年龄退。一些特殊群体能慢点走:
县处级女干部和有高级职称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比普通女公务员多干5年,到60岁才退。高校的王教授,今年65岁本该退了,但学校申请延到70岁,因为他是教授,有资格延迟。中科院的刘院士更特殊,今年70岁还能延到75岁继续带科研团队。留他们,是为了让经验和成果多传下去,人才不至于断层。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选择按点正常退?还是满足条件就提前退?又或者你属于能延迟退休的群体,会选择多干几年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不定你的,就能引发一波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