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起来真让人生气,五个月了,居然还没选出个总教练?你说这锅要谁背?乒协主席责任真得认真想想。明明是个长线战略的问题,可偏偏搞成了“等、等、等”,队员的心情都快卡到爆炸点了。看着那些成绩时好时坏,好像根本没个主心骨,全靠临时拼凑的临时协商。咋就搞成这样了?难道就没人意识到,别让队伍陷在这个“无头状态”中?
你想想,从去年到咱们的教练班子就像坐笑车一样,来来去去,像那年前花开花落,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真正稳定且有战斗力的团队,怎么能一天换个面孔?有点基础的队员都在抱怨:训练没有规划,技战术也没个梯队系统几乎崩溃了。还记得去年里约银牌吗?那是拼了命才拼到手的成绩,现在看看,搞得像个快散架的拼装车,随时可能崩。
这种局面根源很清楚。就算你说乒协主席职责到底该由谁担责?似乎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有人在说,年度预算和资源没到位,有人又在说,人才储备不足。其实都对,但最关键的还是领导的决断力。近几年,大家看得很清楚,谁都在盯着那块“桂冠”,却少有人真正考虑怎么把这块“桂冠”留住。比起像点子一样快节奏的抓紧没有底蕴的成绩,现在反倒要稳扎稳打,甚至慢下来。
一想到这,心里就烦。有时候你会觉得咱们队员都太拼了,就像那次训练场,鹤岗的小伙子叫嚣着要冲出亚洲,结果呢?队伍里叫嚣的倒是多,结果像个没有头的战车,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往哪开。那群国内外的教练也很尴尬,基本都像是“摆设”,难以施展拳脚。好在一些队员还挺懂事,自己努力,后面会不会像那次东京奥运一样“黑马崛起”,真是看他们的转折点。
这次的最大问题还是“缺乏长远规划”。也许,谁都看得出,想要持久走得远,不能光靠个别明星和跑龙套。咱们得有个稳定的核心团队,有个完整的体系,把人培养出来,把套路打出来,否则永远就在“临时状态”里浮沉。现在哪还有时间?队员们真的追不上这个节奏了。就像前几天那个姑娘哭着说,我练了这么多年,成绩也能有一点起色,可现在教练走了,想换个教练,连个结构都没有搞明白。
我有个朋友说,现在的任务其实就是“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打好基础”。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得很。毕竟,谁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高手一出来,就想着速成。可是乒乓球不是征程一场,花点耐心?哪发得出去?有人说,像我们这次迟迟没有定下来总教练,是不是也是一种“考验”队员的意志?我倒觉得,更像是没有方向的乱局,怎么打好基础?还是谁的责任全部堆在一个人头上不合理。
更搞笑的是,有人还在盯着国际竞争,嘴上说着要追赶韩国、日本,结果一场败仗已然让人怀疑:是不是这群人还在“梦里”?万一真要发力,还不如提前把队员状态整理好,把教练队伍留住。真觉得有时候,这个“改革”其实就是“折腾”。一个体系一旦碎了,学生都废了,谁还会肯跟着你折腾?什么样的领导才干把这盘散沙的局面重新拼成队伍?
谁都知道,想让咱们的乒乓球再创辉煌,关键还是得瞄准长远。眼下的急功近利只会让队伍更乱,等到真正的胜利到来,也许早就把人心耗没了。努力的方向不难——稳住队伍,培养潜力股,让体系真正“长”起来。只看着这锅“控不住”局面,谁又敢保证下一步不会走错?
挺想问一句,这个国家的体育决策者,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有没有意识到,体育不是单打快餐,是一场持久战。不要总是在最后关头急刹车,也别再让心气燃得太快、摧得太碎。现如今,最需要的不是一句空洞的承诺,而是真正能持续推动的行动。能不能别再等着“临时的奇迹”出现?像乒乓球,真正的强大,是每一场比赛都认真打出来的成果。
声明:本文内容超过90%由作者原创,其余部分通过AI辅助查询收集和验证信息来源,所有内容均经过严格审核与复核。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杜绝低俗与不良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