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带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连夜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此时的新中国工业落后,百废待兴,而我们的对手则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关于是否打响这场抗美援朝战争,我国多数高层领导人持反对意见,不赞成卷入这场风波。
中国要不要出兵抗美援朝呢?这也成为了毛主席这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决策之一。经过几天昼夜沉思,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打响这场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役。
这场抗美援朝战役也被人称为我国的“立国之战”,关于这场战役,毛主席给出了十个字来精准概括,从如今的视角来看,毛主席的这一高瞻远瞩令我们折服!
抗美援朝为什么会被称为我国的“立国之战”呢?而毛主席又说了哪十个字,无不令人折服呢?
朝鲜战争爆发,唇亡齿寒的威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对南朝发起了进攻。由于南朝大部分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在朝鲜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在28日就丢失了汉城,随即丢失了90%的领土。
为了维护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权益,美国公然出兵干涉朝鲜内部问题,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带领的美国远东军在仁川登陆,从朝鲜军队背后进行突袭,迅速攻占了仁川。
美军的干涉让朝鲜的努力化为乌有,麦克阿瑟借助装备武器的巨大优势,很快就将朝鲜驱逐到三八线附近。除此之外,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还在杜鲁门授意下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我国内政。
我国政府极为愤慨,几乎每天都要通过广播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他国内政,倘若美国敢越过三八线,我国就会出兵!周总理态度强硬地说道:“中国决不容忍任何国家的侵略,也不会任由自己的邻居被侵略而置之不理!”
我国义正言辞的警告并未被美国重视,傲慢自大的美国觉得中国百废待兴,自顾不暇,哪还有与美国交战能力。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十七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担任总司令,迅速扩大了战线,很快就将朝鲜人民志愿军驱逐到了三八线以北,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
同时,丧心病狂的美军甚至多次侵入我国领空,对丹东,东北地区进行轰炸,造成了我国无辜百姓的伤亡。
美国的这一行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地愤慨,我国当即表示了强烈的抗议。苏联方面承诺会援助中国,要求中国出兵朝鲜,朝鲜主席金日成也向我国致信请求援助。
虽然我国早已做好出兵朝鲜的准备,但这一行为还是在我国高层领导人中引起了巨大争议,大多数人并不赞成打响抗美援朝战争,认为当前国家一贫如洗,百废待兴,不适宜与美国开战。
毛主席也一时无法拍板此事,他整日整夜地坐在书桌前,一根一根地抽着烟沉思着,这件事也成为了毛主席此生最难下定决心的事情之一。
决心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打响
毛主席自然清楚中美之间的差距,单从军事装备方面来看,我国是极难战胜美国的。更何况此时国内百废待兴,土地改革尚未完成,一些地区的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可谓是内忧外患。
但就这样任由朝鲜被侵略吗?当然不能!出于道义,面对同样阵营的邻国被入侵,倘若坐视不管的话,与我国一贯正义平等的大国作风相违背,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为不利。
从军事和国际角度来看,一个与中国有一千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沦为美国的傀儡,对我国的东北工业重地是一种极大地威胁。更何况美国在占领朝鲜后,会不会继续向我国东北地区入侵呢?
在烟卷忽明忽暗的火光中,毛主席沉思着,终于在烟雾缭绕中下定了决心,要打!并且要赢得这场抗美援朝的胜利!
面对多数高级领导的反对,毛主席力排众议,慷慨激昂地说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面对苏联的突然变卦,不予以支援,毛主席也并未再次动摇。
1950年10月19日晚,二十六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月光下跨过鸭绿江,带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响亮口号奔赴朝鲜,这场正义的抗美援朝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21日,我国志愿军总指挥彭老总与朝鲜主席金日成成功会面,作好了战斗的准备。10月25日,南朝鲜的一支部队被我志愿军第40军全歼,由此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
覆灭的南朝军队并未引起美军的注意,将这一战报当做朝鲜的精锐部队看待。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仍未参战,他宣布了感恩节计划。狂妄地宣称要在感恩节前全部占领朝鲜,让所有士兵回国吃火鸡。
这个美梦很快就被中国志愿军所打破,自10月25日起,志愿军便集中兵力,对西线的“联合国军”发动了奇袭。将其驱逐至清川江以南,共歼灭了一万五余“联合国军”。
这时的麦克阿瑟仍看不起中国部队,由于对志愿军这一名号的误解,他认为只有小股中国部队进入朝鲜作战,并不会影响朝鲜半岛的战争总局面。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此时还没有想到,中国志愿军马上就会以一场盛大战役让其对志愿军彻底改观。
1950年11月7日,彭老总指挥志愿军,联合朝鲜人民军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引诱到包围圈中,通过纵深,分割的方法将“联合国军”围而歼之。
“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他们虽然衣着单薄,装备落后,但军纪严明,骁勇善战,全军将士带着一股不惧生死,势不可挡的气势朝他们扑来……
“联合国军”哪里是刚刚经过多年战火洗礼,有着坚定信仰的中国志愿军的对手,被迫放弃平壤,元山等地,灰溜溜地退到了三八线以南,这场战役志愿军一举歼灭了三万六千余“联合国军”。
这场战役的失败宣布了麦克阿瑟感恩节计划的彻底失败,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朝鲜战场的这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他怎么也想不通,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是如何击败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的。
1950年12月31日,中国志愿军联合朝鲜人民军,发动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此时的美军再也不敢托大,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南部署了防线,严加防守。
中国志愿军刚刚经历两场大战,物资稀缺,战士十分疲乏。但为了进一步争取主动权,志愿军还是向“联合国军”发起了进攻。
士气高昂的志愿军部队仅用三天就击溃了麦克阿瑟的防线,一举拿下了汉城,水原等地,将战线推到了三七线附近,由于“联合国军”的溃败实在过于迅速,彭老总谨慎起见,于1月8日停止追击。
第三次抗美援朝战役一举歼灭了一万九千余“联合国军”,占领汉城虽然军事意义不大,但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意义和心理效果。
第三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巨大战果,但此时志愿军也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连续作战带来的将士困乏,战线拉得太长,物资稀缺等问题。
彭老总及时压住了军中逐渐滋长的骄傲情绪,命令全军由进攻改为休整,为新的战役做准备。对于苏联和朝鲜的不解,彭老总说道:“我要对人民,对士兵负责!”
美国谈判阴谋被打破,第四,第五次战役打响
由于朝鲜天气恶劣,志愿军战士衣服单薄,因冻死冻伤的人数就高达数万人,彭老总对此十分心痛,他专门抽空回国,向毛主席报告这一情况,毛主席也同意采取轮番作战方针,立即抽调物资援助前线。
美国一边在国际上声压中国,一边从欧洲,美国,日本增调部队。195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力展开反攻。志愿军由休整状态改为防备状态,发动了横城反击战,砥平里战役等等。
彭老总果断放弃无险可守的汉城,在运动防御中消耗“联合国军”,这场战役直到4月21日才结束,志愿军成功将“联合国军”阻挡在三八线附近,歼敌7.8万人。
由于战场上的频频失利,以及与杜鲁门的分歧,美国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由李奇微来接替“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第四次战役后期就担任了总指挥,虽然没能挽回战局,但一向谨慎的他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
志愿军的最大弱点就是物资匮乏,一般攻势只能持续七天,这种规律被李奇微重视,他还注意到,志愿军极擅长于迂回作战和分割围攻。针对志愿军的特点,他制定了“磁性战术”,打响了第五场战役。
由于被破解了战术,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问题逐渐显露,面对“联合国军”的坚固工事,缺乏重武器攻坚的志愿军很难突破防线,在“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轰炸下,志愿军的损失较为惨重。
彭老总当即改变战略,依照毛主席“零敲牛皮糖”的战术,不与“联合国军”做大斗争,以长期战争拖垮美国,用一次次小胜获取战争胜利。
就这样直至6月10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三八线对峙,这场战役以歼灭八万余“联合国军”收尾。
随后在对峙阶段,志愿军通过坑道战术,成功粉碎了“联合国军”的一次次进攻,苏联的援助也终于到达,我军在有了能与“联合国军”相抗衡的武器,自然在战场上频频得胜。
随着上甘岭、夏季反击战、金城战役等战役中,无数志愿军战士无畏牺牲,奋勇杀敌,志愿军一路凯歌,再次兵临汉城。美国终于承认这场战争再也打不下去了,提交了《停战协议》,撤出朝鲜半岛。
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震惊了世界,让新中国的国际获得了极大提升,赢得了苏联的大量工业援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我们站在历史角度上来看,这场战役的确可以被称为“立国之战”
毛主席说的“一拳打得开,免得百拳来!”是十分正确的,这场战争的胜利让全世界知道:任人欺侮的旧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新中国是强大且充满无限生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