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一声巨响,普罗霍罗夫卡油库的储油罐被炸开了花。
值班员阿列克谢手里的咖啡杯差点摔在地上,他瞪大眼睛看着监控屏幕里窜起的火苗,嘴里忍不住蹦出一句:"又来了!这帮家伙是属耗子的吗?专挑半夜搞事情!"
这已经是九月份第十一次了。乌克兰那些无人机飞手们像是开了挂,专门盯着俄罗斯的能源设施搞突袭。从别尔哥罗德的油库到弗拉基米尔的输油泵站,再到梁赞的炼油厂,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玩意儿愣是把俄罗斯的能源系统搅得鸡飞狗跳。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上,那些着火点连起来都能玩连连看了。
要说这些无人机,那可真是把"小身材大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一架改装过的民用无人机,成本也就相当于几部最新款手机的钱,可它们专挑值钱的部位下手。俄罗斯那边价值上亿的防空系统对付这些小家伙,简直就是用高射炮打蚊子——不光打不着,还特别费钱。有个俄罗斯的工程师私底下吐槽:"咱们的防空系统设计的时候可没想过要对付这种玩意儿,现在好了,天天跟打地鼠似的。"
在基辅的一个地下室里,26岁的无人机操作员安德烈正盯着屏幕操作。这小子战前就是个游戏高手,现在把打游戏的本事都用在了实战上。"上次他们炸了我们的发电厂,这次该轮到他们肉疼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避开雷达。这些飞手们白天可能是程序员、电工,晚上就变身"数字狙击手",用键盘和摇杆在几百公里外搞事情。
俄罗斯那边也不是吃素的。Transneft公司的调度中心里,值班经理伊万看着监控屏幕上又一个泵站亮起警报,气得直拍桌子:"这帮乌克兰人是属蚂蟥的吗?专挑输油管道的关节处咬!"修理工们更是叫苦连天,有个老师傅边修设备边嘟囔:"这活儿没法干了,刚修好这边,那边又炸了,跟打地鼠似的。"
要说损失,那可真不是小数目。路透社的数据显示,光是八月份俄罗斯就有五家炼油厂被迫停产,损失的产能加起来能装满好几万个油罐车。到了九月份,这个数字还在往上窜。前线的俄军士兵也开始抱怨了,有个坦克兵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说好的钢铁洪流呢?现在连油都供不上,咱们的坦克都快成摆设了。"
这场面让人想起二战时候的"跳蚤战术"。当年游击队也是用土办法对付正规军,现在只不过是把炸药包换成了无人机。有个军事专家在电视上分析:"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比谁坦克多的年代了,乌克兰人这是用淘宝价装备打出了百万效果。"
不过俄罗斯那边也没闲着,据说已经开始研发专门对付无人机的新式武器。有个军工企业的工程师透露:"我们正在搞一种电子干扰系统,专门治这些烦人的小东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这些无人机还在继续给俄罗斯"放血"。
这场特殊的较量还在继续。乌克兰的飞手们每天晚上都在寻找新的目标,俄罗斯的工程师们则绞尽脑汁想对策。有个观察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好比猫鼠游戏,只不过现在的老鼠都带上了高科技装备。"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更能适应这场21世纪的新型战争。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