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架中国战机坠落缅甸丛林,成了一堆扭曲的金属残骸。7月3日,缅甸反政府武装宣布发现一架坠毁的FTC-2000G战机残骸,机上两名飞行员不幸身亡。这已是缅甸空军第二架坠毁的FTC-2000G了!而同期装备的"枭龙"战机却安然无恙,这对比也太扎眼了吧?一个卖出19架就摔了6架,一个服役数年从未出事,同样是中国制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当地武装在缅甸克耶邦发现的这架FTC-2000G战机残骸令人揪心。据报道,这架编号"1409"的战机是在7月1日执行夜间空袭任务时坠毁的。一位飞行员成功弹射,却因高度太低卡在了树上,另一位直接葬身机舱。残骸两天后才被发现,而且没有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的典型特征,很可能是夜间飞行员训练不足,对地形不熟导致的悲剧。
这不是FTC-2000G第一次在缅甸坠毁了。去年1月,缅甸空军一架编号"1405"的FTC-2000G在掸邦被克钦独立军用"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两名飞行员当场身亡。讽刺的是,这款导弹也是中国制造的,上演了一出"中国制造VS中国制造"的惨剧。
FTC-2000G的命运简直跟霉运绑定了似的。它的第一个买家苏丹,一口气买了六架,结果内战爆发,至少三架落入叛军手中被毁。还有一架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连人带机全没了。缅甸作为第二个用户,2020年签了12架订单,后来又补了1架,总共花了1.02亿美元,平均每架才850万美元,简直白菜价!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内就接连失去两架,4名飞行员长眠青山。
从残骸照片看,这些FTC-2000G还是高配版的,装了相控阵雷达和不错的电子干扰设备。但这些高科技装备最终也没能拯救它们的命运。而且850万美元一架的价格,算上培训和维护,缅甸空军也许根本舍不得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
反观缅甸空军的"枭龙"战机,虽然单价要贵上不少,达到2500万美元左右,但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坠机事故。今年6月,缅甸一架战斗机坠毁,当地武装曾宣称"击落了一架枭龙",结果仔细一看残骸,原来是一架老旧的歼-7。
两种战机的表现差异为何这么大?一方面是定位不同。FTC-2000G本质上是从教练-9发展而来的高级教练机兼轻型攻击机,主要用于低空轰炸;而"枭龙"是正儿八经的多用途战斗机,结构更坚固。另一方面是使用理念和训练体系的差异。缅甸空军可能把FTC-2000G当成了"一次性消耗品",而对"枭龙"则有更完善的训练和维护体系。
FTC-2000G的悲惨遭遇折射出了军火贸易的复杂现实。它不是一款糟糕的飞机,相反,以它的价格来说性价比还挺高——相控阵雷达、电子干扰设备、850万美元的价格,跟西方同类型飞机比简直是白送。可问题出在使用方式上。
缅甸空军拿着这款本该作为高级教练机和轻型攻击机的FTC-2000G去打硬仗,频繁执行低空轰炸任务,还敢玩夜战,这不是找死吗?更要命的是,他们对飞行员的训练和飞机的维护也严重不足,结果就是接二连三地把人和机都搭进去了。
反观"枭龙",不仅有更专业的训练体系,还有完善的维护保障,甚至中巴两国都派了技术团队长期驻扎。难怪它能保持零事故记录,甚至还能打印度一个措手不及。
这事给咱们的启示是啥?一分钱一分货是真理,但再好的装备也得会用才行。缅甸空军与其继续让FTC-2000G去送死,还不如考虑采购无人机来执行这些高风险任务。毕竟,飞机没了可以再造,人没了可就真没了。
对中国军工来说,这也是个提醒:卖装备不能只顾着卖,还得帮买家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和维护体系。不然,再好的武器也会成为坟场里的冰冷金属,而这绝不是任何一方想看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