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们说这事儿到底图什么?人寻亲还没寻明白,直播带货的大船就先开起来了,这转进如风的速度,是真想找孩子还是想找钱呐?
今天一刷手机,好家伙,梁爸梁妈已经落地杭州了,说是要跟杨奶奶搞直播带货。我真是服了,这效率,比找孩子可快多了,电话一打,机票一订,人就位了。
杨奶奶这流量密码是玩得真溜,谁有热度她就请谁。之前那个浩男妈许健华,那直播间里可真是人山人海,销售额据说都破了新纪录。这回轮到梁爸梁妈了,大家都在猜,能不能也捅破天花板,再创新高?
这几天寻亲那点事儿,说实话,粉丝们都看够了。苦难不该是生意,更不该让大众反复为所谓的“寻亲故事”买单。一开始大家是真心疼,掏心掏肺地给支持,可这时间一长,发现不对劲了。
大部分网友捐款捐物,那都是从自己身上割肉去抚慰那些寻亲家庭的痛苦。结果呢,寻亲成了连续剧,苦情戏码一演再演,最后都演到直播间去了。这谁还受得了?寻亲经济,大家早都看厌了,现在一听到“寻亲”两个字,我都有点生理性抵触了。
说实话,梁爸这次带货,我个人是真不看好能有多大的销量。原因嘛,多着呢。
大家还记得梁爸那大儿子丢了之后,没多久就又生了小儿子和另一个闺女这事儿吗?这速度,这安排,真的让人疑惑。他嘴上说着把所有钱都用来找大儿子了,那请问,后面那三个孩子是怎么长大的?天天靠乞讨吗?
而且,他们家那种“哭穷”的方式,也真是让人受不了。明明有能力重新组建家庭,生养新的孩子,却总给人一种家徒四壁、走投无路的错觉。我看着就觉得怪怪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说不出是哪,但就是别扭。
上次那个解清帅的故事,也是一开始赚足了大家的眼泪。后来呢?后来也是“家人们快点刷”的戏码,这套路怎么就这么眼熟?一个个都成了直播带货的种子选手。
我真不喜欢这种,把苦难当成资本,把别人的同情心当成流量,然后变现成钞票的操作。这不就是消费大众的善意吗?
我记得有个数据,2023年关于网络寻亲的话题讨论量,光是微博一个平台,就达到了数亿次。一开始,这类话题能迅速点燃网友的热情,很多网友会积极转发、提供线索,甚至自发捐款,就是想帮他们找到亲人,解决心头大患。
当一些寻亲家庭在找到亲人后,并没有回归平静,而是选择迅速投入到直播带货或者商业活动中,这份善意就开始被过度消耗了。比如某个寻亲成功的主播,曾公开透露,其直播首秀销售额就突破了百万。但这背后的争议,也是此起彼伏。
这不就是把寻亲这个严肃的事情,变成了流量密码的又一个副本吗?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这心里就堵得慌。他们是真没想过,寻亲最开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吗?
我看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真的寻亲人,谁有心思搞这些?就不能安安静静,好好地过日子,把亲情好好地弥补回来吗?这非要搞得沸沸扬扬,生怕热度不够,生怕钱没赚够。
你们说,这种把寻亲当成跳板的操作,到底还能走多远?这群众的眼睛,现在可都雪亮着呢。
声明:个人观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编写,仅供参考,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