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中国游客,怎么回事儿?又被人在网上点名批评了。这次是意大利人,说咱们排队没规矩,吵吵嚷嚷,跟日本游客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当时看到这新闻,就觉得不对劲。咱们不是一直说,中国人走到哪儿都给祖国长脸吗?怎么这会儿成了反面教材了?
我赶紧去查了查,网上有不少这种声音。说什么在欧洲旅游景点,中国人排队乱糟糟,大声喧哗,甚至插队。听着就有点扎心。我看着看着,又觉得有点意思。这事儿真就这么简单吗?意大利人就一定说得对?他们自己呢?
我翻了翻意大利那边的旅游论坛,找了找他们的“排队文化”。说实话,他们也没好到哪儿去。印象里,意大利人自己在那儿聊天、抽烟、晃悠着排队,有时候也挺热闹的。还有些报道提到,意大利的火车、公交,也经常因为人多而拥挤,秩序有时候也谈不上有多好。那这次怎么就逮着中国人说事儿了呢?
还有说日本游客安静有序的,这个我承认,我也有过这种感受。日本人整体上在公共场合确实比较注重保持安静,这是他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话说回来,中国游客数量庞大,尤其现在是旅游旺季,去哪里能不热闹?一个人少的时候的有序,跟人多时候的“混乱”,能一样吗?
我再往前看,这个事儿可不只是中意两国游客的事。前几年,就有新闻报道说,一些国外景点因为中国游客太多,不堪重负,甚至开始限制中国游客数量。说什么“中国游客的素质问题”。那时候,媒体上也是一阵批评。但你看,每次这种事儿出来,总是有声音在说,这是“西方媒体的偏见”,是“妖魔化中国人”。
我这里找到一份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报告》,里面提到,当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你想想,这么庞大的数字,即使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出点问题,那也是相当显眼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负面新闻”,往往是放大了某个小群体、某个孤立事件。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欧洲一个博物馆,看到一群中国人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讲得绘声绘色的,游客们也听得聚精会神,一点都不比其他国家的游客差。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总有人抓住一点点不好的就大做文章呢?
这个意大利人的批评,听着刺耳,但也不能完全当成空穴来风。你看,商务部最近发的《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报告》里,虽然没直接说旅游,但提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在当地文化融合、沟通方面还存在不少挑战。这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咱们在国际交往中,有时候确实需要更强的适应和融合能力。
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吵闹”,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热情洋溢”。我们在国内和朋友聚会,大声说笑,那是亲切。到了国外,这种习惯可能就变成了“不受欢迎”。文化差异,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昨天又看了一篇研究,是关于国际旅游行为的。里面提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普通民众有机会出国旅游,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跨文化交流的规则。这和当年日本经济腾飞初期,日本游客在国外的一些行为,有相似之处。那时候,日本也被批评过。
这个事儿,我总觉得,不能简单地一句“素质低下”就概括了。要说吵,我感觉印度人有时候也挺吵的。但你看,很少有人专门去批评“印度游客的素质”。为什么针对中国人就这么理直气壮?这里面有没有一种潜意识的“刻板印象”?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旅游行为。在人家的地盘上,是不是该更入乡随俗一些?而不是觉得,我花了钱,我就最大。这种心态,太要不得。
而且,这次意大利人批评,说得好像日本人就完美无瑕一样。我查了下,也有不少关于日本游客在一些地方过度消费、甚至破坏环境的新闻。只是没像咱们这样,被集中地拿出来“示众”。
我总觉得,这个事情,背后复杂着呢。不是一句“中国人没素质”就能解释的。也不能因为意大利人说了几句,我们就全盘否定自己。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被别人看待。
下次再去国外,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包括那个意大利人,觉得咱中国人,也挺讲道理的?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