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上有个印度军官,觉得自己特能耐,带着人过来碰瓷。
结果呢,几秒钟,人就没了。
这事就发生在加勒万河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那个上校,连同他那些拿着钢管铁棍的手下,压根没想过,他们会以这种方式收场。
他叫辛格,是个上校,那天晚上冲在最前面,嘴里骂骂咧咧,手里还攥着改装过的铁棍。他大概以为,只要摆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对面的中国士兵就会吓得后退。
可他想错了。
他刚靠近,两个动作没走完,就被中方一名年轻士兵侧身擒住,直接摔倒在地,头撞石头,当场毙命。
一切快得像闪电,印军那边瞬间就乱了套。领头的都躺了,这仗还怎么打?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一次偶然的冲突,而是印度蓄谋已久的一次试探,只不过,他们把剧本给演砸了。
这事得从2020年4月说起。
加勒万河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地盘,我们的边防部队一直在那儿巡逻,几十年了,相安无事。可从4月份开始,印度那边不老实了。他们偷偷摸摸地越过实控线,跑到我们这边修路,架桥,搞基建。
你没听错,是在我们这边搞。
我们当然不干,提出抗议。可印度人呢,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越抗议,他干得越欢。不仅施工,还派兵驻守,反过来不让我们自己的巡逻队通过。
这就有点欺人太甚了。
到了5月6日凌晨,天还黑着,一群印军穿着迷彩,趁着夜色又溜了过来。他们不是来散步的,是带着工具来的,在中国境内设路障,打桩子,修栈道,明摆着就是要把这块地变成他们的既成事实。
事情闹到这份上,只能坐下来谈。6月6日,中印搞了个军长级会晤,白纸黑字谈好了,印方承诺撤走越线的人员和设施,以后不再越线。
听着挺好,对吧?可印度人的承诺,有时候就跟风一样,吹过就没了。
他们压根就没打算遵守。
时间回到6月15日那个晚上。印军又一次越过了实控线。这次,他们连伪装都懒得做了,直接带着家伙来的。棍棒,钢管,石头,能抄的都抄上了。
他们算准了,按照惯例,中方边防部队在边境线上不会携带枪支。他们想玩一场不对等的肉搏,靠人多势众占便宜。
那天晚上,我们的边防团长祁发宝,就带了几名士兵,蹚着刺骨的河水过去交涉。连衣服都没换,就是想把事情说清楚,让对方退回去。
可对面的印军,根本不是来谈判的。他们早就集结了一大批人,在河滩上埋伏好了,就等着祁发宝他们靠近。
祁发宝刚说了两句话,对面的指挥官就下令攻击。
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那个辛格上校。然后,就发生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
辛格倒下后,印军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仗着人多,一拥而上。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后退的。没有枪,就用拳头,用身体,用从地上捡起来的石头。
那是一场真正的血战。
我们后来知道了那些英雄的名字,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陈祥榕和肖思远,在激战中牺牲,倒下的时候,还在拼死搏斗。营长陈红军,看到团长祁发宝被围攻,身负重伤,他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人冲进重围,硬是把团长救了出来。
但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王焯冉,是为了救助落水的战友,自己被卷入了冰冷的河水,再也没能上来。
祁发宝虽然重伤,但活了下来,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的称号。
印军那边呢?他们彻底被打懵了。一开始还气势汹汹,后来阵型大乱,各自为战。很多人根本不是被打死的,是在混乱中失足掉进河里,或者在高原的严寒中失温,活活冻死的。
官方后来确认,印军死了20人,其中17个是失温致死。
你细品,17个人,被冻死。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组织和指挥已经彻底崩溃,伤员没人管,掉队的人没人救。一场精心策划的挑衅,最后变成了一场狼狈的溃败。
冲突结束后,中方的增援部队迅速赶到,将所有越线印军驱离,控制了现地。
有意思的是印度的反应。他们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国内媒体一片静悄悄。连死了20个人这么大的事,官方也是含糊其辞,那个带头送命的辛格上校,更是没敢大张旗鼓地宣传。
他们在怕什么?
他们怕国内民众问:你到底在中国那边干嘛去了?
也怕国际社会看笑话:不是说好了不开第一枪,和平解决吗?怎么带着钢管去别人家地盘上闹事,还被人打得这么惨?
我们这边,没必要藏着掖着。2021年,中央军委公开表彰了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英雄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印度为什么总盯着加勒万河谷和阿克塞钦不放?说穿了,就是贼心不死。
他们搞的那套“蚕食战术”,专家早就分析透了。今天往前挪一步,明天修个哨所,慢慢地把实际控制线往前推,最后造成“这块地就是我的”假象。
这套把戏,在别的地方或许能得逞,但在中国这里,行不通了。
冲突之后,中印又谈了好几轮,从军事层面到外交层面。印度的态度,一次比一次软化。到了7月底,双方在大多数地点的对峙部队,都脱离了接触。
为什么?因为他们打也打不赢,耗也耗不起,理也不在他们那边。
那些被俘的印度士兵,后来都被我们释放了。我们没有为难他们,这是我们的大国气度。但释放他们,不代表我们会让出任何一寸土地。
那个叫辛格的上校,用自己的命,给新德里那些头脑发热的政客们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中国,不再是百年前被欺负的中国。
这条河谷,过去,现在,将来,都在我们这边。谁想来试试,可以,但代价,你最好先掂量清楚。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