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脉络参考《清史稿》、《雍正朝起居注》、《大义觉迷录》等相关史料。部分情节与观点为文学创作,请理性阅读。
康熙六十一年冬。 畅春园的空气凝固了。
一代大帝的呼吸终于停止。 炭火的微光映在跪满一地的皇子和大臣的脸上,晦暗不明。 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面无表情,但藏在袖中的手却在微微颤抖。
他不是在悲伤。 是在恐惧。
领侍卫内大臣隆科多,手握兵权,是他的舅舅。 隆科多走到他身边,低声说:“皇上,是时候了。” 胤禛的瞳孔猛地一缩。
“皇上”这个称呼,在此刻,比任何刀剑都要锋利。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踏上了一条没有回头路的冰河。 而他的兄弟们,那些曾经一起骑射、一起读书的兄弟们,正在暗处,用淬毒的目光看着他。 他需要一把刀。 一把最快、最利,也最忠诚的刀。 他想到了一个人。 一个被圈禁了十年,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兄弟。 皇十三子,胤祥。
01
紫禁城,养心殿。 胤禛,现在是雍正皇帝,登基已经三天了。 但他感觉,自己坐着的不是龙椅,而是一座火山的喷发口。
京城的九门提督是隆科多,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在年羹尧手上。 这两个人,一个是他舅舅,一个是他曾经的包衣奴才。 他们是“功臣”。 但功臣,最容易变成权臣。
雍正的目光越过他们,看到了更深的威胁。 皇八子胤禩,“八贤王”。 皇九子胤禟,八贤王”。 皇九子胤禟,“毒蛇”。 皇十子胤䄉,莽撞。 还有远在西北,手握重兵的皇十四子胤禵,他的同母胞弟。
这些人,被朝臣暗地里称为“八爷党”。 他们像一群饥饿的狼,在皇宫外徘徊。 他们不服。 他们不信康熙的遗诏。 他们散布流言,说雍正八爷党”。 他们像一群饥饿的狼,在皇宫外徘徊。 他们不服。 他们不信康熙的遗诏。 他们散布流言,说雍正“矫诏夺位”。
雍正坐在黑暗中,感觉自己是个孤家寡人。 他需要一个人。 一个绝对忠诚,又有能力的人。 一个能替他去查账本,也能替他去握兵权的人。 一个不属于任何派系,只属于他的人。
他再次想到了胤祥。 那个十年前,因为“一废太子”案被牵连,被康熙彻底厌弃的弟弟。 整整十年,胤祥被关押在宗人府的暗牢里。
雍正放下朱笔。 他必须立刻见到他。
宗人府,天牢。 这里比养心殿还要阴冷。 胤祥裹着一件破旧的棉袍,坐在潮湿的草堆上。 十年的圈禁,已经磨垮了他的身体。 他患上了严重的腿疾,连站立都困难。 但他那双眼睛,依旧明亮。
当牢门打开,光线刺入黑暗时,胤祥眯起了眼。 他以为是送牢饭的。 但他看到的,是一双明黄色的靴子。
雍正屏退了所有人。 他看着眼前这个形容枯槁的男人,喉咙发紧。 “十三弟。” 胤祥的身体剧烈一颤。 他缓缓抬头,看到了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 十三弟。” 胤祥的身体剧烈一颤。 他缓缓抬头,看到了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 “四哥……” 他挣扎着要跪下。
“免了!” 雍正一把扶住他。 他摸到了胤祥单薄的衣衫和冰冷的手臂。 免了!” 雍正一把扶住他。 他摸到了胤祥单薄的衣衫和冰冷的手臂。 “十年了。”雍正的声音在颤抖。 “臣弟……罪臣……” 臣弟……罪臣……” “没有罪臣!”雍正打断他,“从今天起,你是和硕怡亲王。”
胤祥愣住了。 他不是在渴望这个。 他只是渴望走出这个牢笼。 雍正紧紧抓住他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 “朕登基了。”
胤祥的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没有问“为什么是你”。 他没有问为什么是你”。 他没有问“遗诏是真是假”。 他只说了一句:“臣弟在。” 臣弟在。” “朕需要你。” “臣弟在。” 臣弟在。” “朕的江山,不稳。” “臣弟……愿为皇兄肝脑涂地。”
雍正知道,他找对了人。 他要的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王爷。 他要的是一个能和他一起,在刀锋上跳舞的“拼命十三郎”。
他亲自将自己的貂裘披在胤祥身上。 “跟朕回宫。八弟他们,给朕准备了一份‘大礼’。” 胤祥裹紧貂裘,那上面有龙涎香的暖意。 他知道,他走出牢笼的这一刻,就等于踏入了另一个更凶险的战场。
02
胤祥回宫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 雍正把他带到了养心殿的西暖阁。 这里,堆积如山的奏折,比宗人府的草堆还高。
“看看这个。” 雍正递给他一本奏折。 是关于国库的。
胤祥打开。 只看了一眼,他就倒吸一口凉气。 康熙末年,国库账面上的存银,不足八百万两。 而一年的开支,至少需要四千万两。 “空的。”胤祥低语。
“对,是空的。” 雍正的语气平静得可怕。 对,是空的。” 雍正的语气平静得可怕。 “先帝晚年仁慈。下面的官员,亏空、贪墨,已经成了常态。” “八弟、九弟他们,在户部、在内务府,经营多年。” 八弟、九弟他们,在户部、在内务府,经营多年。” “朕这个皇帝,是个穷光蛋。”
胤祥明白了。 雍正登基,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没有钱,就发不出军饷,就赈不了灾,这个皇位就坐不稳。 “皇兄要臣弟做什么?”
“查。”雍正只说一个字。 查。”雍正只说一个字。 “查户部,查内务府。把那些硕鼠,一只一只给朕抓出来。” “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胤祥说。 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胤祥说。 “是得罪光满朝文武的差事。”雍正纠正他。 “臣弟……腿脚不便。” 臣弟……腿脚不便。” “朕知道。”雍正看着他,“所以,朕再给你一样东西。”
雍正带他去了丰台大营。 京师的三大营之一,拱卫京畿。 雍正当着所有将领的面,宣布胤祥总理丰台大营事务。 这是兵权。
胤祥立刻明白了这个布局。 查账,需要武力作为后盾。 握兵,需要钱粮作为支撑。 雍正把自己的左膀右臂,财政和军事,同时交给了他。
这是天大的信任。 也是天大的凶险。
胤祥开始查账了。 他没有从户部尚书下手。 他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内务府的广储司。 这里负责皇室的日常开支。 也是九阿哥胤禟的地盘。
果然,第一天,他就遇到了阻力。 广储司的管事太监,对他这个新出炉的亲王,阳奉阴违。 “王爷,您这十年没在宫里,不知道规矩。” 王爷,您这十年没在宫里,不知道规矩。” “这些账目,都是先帝爷点头的,动不得。”
胤祥笑了。 他在牢里待了十年,见惯了鬼蜮伎俩。 他没有发火。 他只是让人搬了张椅子,坐在广储司的库房门口。 “本王今天哪也不去。” 本王今天哪也不去。” “不把账本交出来,谁也别想出这个门。”
他坐到了深夜。 寒风刺骨,他的腿疾发作,疼得钻心。 但他就是不动。 他知道,这是第一场仗,他退一步,就再也进不来了。
终于,管事太监扛不住了。 账本被抬了出来。 胤祥连夜审核。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一支人参,报账五百两。 一件龙袍,用金线三千两。 而这些银子,最终都流向了几个固定的银庄。 而那些银庄的幕后老板,都指向同一个人——九阿哥,胤禟。
胤祥拿着初步的证据,去见雍正。 他以为雍正会龙颜大怒。 但雍正只是平静地看着账本。 “十三弟,这只是皮毛。”
“皇兄的意思是?” 皇兄的意思是?” “胤禟是商人,他贪。但他没这个胆子。” “幕后,是八哥胤禩。”
雍正站起来,走到地图前。 “胤禩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胤禩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他想用钱,买通朝臣,买通边将。” “他想让朕这个皇帝,当不下去。”
胤祥的心沉了下去。 他查的不是贪腐。 他查的是谋反。
“皇兄,”胤祥低声说,皇兄,”胤祥低声说,“您刚登基,如果对八哥他们动手,恐怕会朝野震动。” “所以,朕才需要你。” 雍正的目光锐利如刀。 所以,朕才需要你。” 雍正的目光锐利如刀。 “朕,是皇帝,要顾全体面。” “而你,是怡亲王,是朕的刀。” 而你,是怡亲王,是朕的刀。” “朕不能做的,你来做。朕不能杀的,你来杀。”
胤祥闭上眼。 他知道,自己必须成为那个“酷吏”,那个酷吏”,那个“孤臣”。 他必须斩断雍正和八爷党之间,那层摇摇欲坠的“兄弟情”。
就在此时,一个太监匆匆进来。 “皇上,不好了。” 皇上,不好了。” “隆科多大人在宫门外,拦住了怡亲王府的马车。” “说……说怡亲王私运内帑,要搜查王府!”
胤祥脸色一变。 这是反击。 来得好快。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是“功臣”。 他出手,比八爷党更狠。
03
养心殿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隆科多,这个雍正登基的第一功臣,竟然把刀对准了胤祥。
“他想干什么?”雍正的声音很冷。 隆科多是他的舅舅,但他更是他想干什么?”雍正的声音很冷。 隆科多是他的舅舅,但他更是“佟半朝”的代表。 他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开始不把新皇帝放在眼里了。
胤祥反而镇定下来。 “皇兄,他不是冲我来的。” 皇兄,他不是冲我来的。” “他是冲您来的。” “他想试探,我在您心中的分量。” 他想试探,我在您心中的分量。” “他想告诉满朝文武,他隆科多,才是皇上之下第一人。”
雍正来回踱步。 他不能处置隆科多。 至少现在不能。 年羹尧在西北手握重兵,隆科多在京城呼应。 这两人一旦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你去。”雍正做了决定。 你去。”雍正做了决定。 “朕给你旨意,任何人不得阻拦。” “不,”胤祥摇头,不,”胤祥摇头,“臣弟不能要旨意。” “皇兄,您现在要‘稳’。” 皇兄,您现在要‘稳’。” “隆科多要查,就让他查。” “臣弟的王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雍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他明白了胤祥的意思。 这是政治博弈。 雍正现在表现得越是“袒护”胤祥,隆科多和八爷党就越会把胤祥当成靶子。 反而,雍正表现得袒护”胤祥,隆科多和八爷党就越会把胤祥当成靶子。 反而,雍正表现得“公事公办”,他们才会放松警惕。
“委屈你了。”雍正低声说。 胤祥笑了笑,因为腿疾,他笑得有些吃力。 委屈你了。”雍正低声说。 胤祥笑了笑,因为腿疾,他笑得有些吃力。 “皇兄,这十年的牢,臣弟都坐了。” “这点委屈,算什么。”
怡亲王府门口。 隆科多穿着朝服,一脸傲慢。 他带来的兵,把王府围得水泄不通。 胤祥的马车到了。 他没有下车,只是在车里说:“隆科多大人,好大的威风。”
隆科多皮笑肉不笑:“怡亲王,末将也是奉命行事。” 怡亲王,末将也是奉命行事。” “哦?奉谁的命?” “奉皇上的命,彻查京城防务,严防宵小。” 奉皇上的命,彻查京城防务,严防宵小。” “这么说,本王是宵小了?” “末将不敢。只是王爷的马车,从内务府出来,似乎……装了不该装的东西。”
这是明晃晃的栽赃。 胤祥在查内务府,隆科多就说他从内务府偷东西。
胤祥掀开车帘。 他的脸在寒风中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像火。 “隆科多,你可知道,这辆车里是什么?” 隆科多一愣。 隆科多,你可知道,这辆车里是什么?” 隆科多一愣。 “是皇上御赐的药材。本王的腿疾,皇上亲自治的。” “你搜的不是我的车。” 你搜的不是我的车。” “你搜的,是皇上的恩典!”
隆科多脸色大变。 他没想到胤祥会这么说。 搜查御赐之物,这是大不敬。 “王爷……末将……”
“滚。” 胤祥只说了一个字。 隆科多僵在原地。 他带来的兵,没人敢动。 隆科多最终咬了咬牙,挥手撤兵了。
胤祥赢了第一局。 但他没有丝毫喜悦。 他知道,隆科多只是一个试探。 真正的风暴,在户部。
雍正把清理户部亏空的重任,全权交给了胤祥。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天下的官员,都在看着。 胤祥如果手软,雍正的“新政”就是个笑话。 胤祥如果手硬,他就会成为全天下官员的公敌。
胤祥选择了后者。 他制定了“限期追缴”的铁腕政策。 不管是谁,皇亲国戚也好,封疆大吏也好,贪了多少,就得吐出多少。 一时间,朝野上下,哭嚎一片。
八爷党立刻抓住了机会。 他们开始串联官员,集体上奏。 奏折的内容五花八门。 有的说怡亲王手段酷烈,有伤“仁和”。 有的说怡亲王刚出宗人府,戾气太重。 有的甚至影射,怡亲王这是在借机敛财,培植自己的势力。
雍正把奏折摔在胤祥面前。 “看看,这就是朕的好兄弟,朕的好臣子!” 雍正的怒火,是真的。 他没想到,阻力这么大。
“皇兄,息怒。”胤祥捡起奏折。 皇兄,息怒。”胤祥捡起奏折。 “他们越是反对,说明我们越是做对了。” “可是……朕担心你。” 可是……朕担心你。” “臣弟不怕。”胤祥抬头,“臣弟只怕,皇兄会动摇。”
雍正沉默了。 他确实在动摇。 不是对新政动摇,而是对胤祥动摇。 他怕,胤祥的身体,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他怕,胤祥真的成了“孤臣”,最后落得和商鞅一样的下场。
“胤祥,”雍正忽然说,胤祥,”雍正忽然说,“朕,想让你歇一歇。” “这个户部的差事,先放一放。” 胤祥猛地抬头。 这个户部的差事,先放一放。” 胤祥猛地抬头。 “皇兄,您不信我?”
“不是不信你。” 雍正的语气很疲惫。 不是不信你。” 雍正的语气很疲惫。 “朕……是心疼你。” “你刚出来,身子还没养好。” 你刚出来,身子还没养好。” “朕,不想你再出事。”
雍正当着胤祥的面,下了一道旨意。 “怡亲王操劳国事,积劳成疾。着,暂停户部差事,回府休养。” 怡亲王操劳国事,积劳成疾。着,暂停户部差事,回府休养。” “皇兄!”胤祥急了。
“这是圣旨。”雍正的表情,不容置疑。 胤祥的心,凉了半截。 他不知道,雍正是真的心疼他,还是顶不住这是圣旨。”雍正的表情,不容置疑。 胤祥的心,凉了半截。 他不知道,雍正是真的心疼他,还是顶不住“八爷党”和“功臣派”的压力。 这是帝王的权术。 他,看不懂。
胤祥失魂落魄地走出养心殿。 隆科多和八阿哥胤禩,正在宫门外等着。 他们看到了圣旨。 胤禩走上前,拍了拍胤祥的肩膀,笑得“温和”。 温和”。 “十三弟,身体要紧啊。” “四哥这个人,刻薄寡恩。你替他卖命,可不值得。”
胤祥没有理他。 他知道,他被“架空”了。 他这把刀,刚出鞘,就被雍正按了回去。 为什么?
他回到王府,把自己关在书房。 他想不通。 如果雍正是真的要“稳定皇权”,就不该在这个时候收回他的权力。 除非…… 除非雍正有更深的算计。
夜深了。 胤祥没有休息。 他知道,他不能停。 户部的账,他必须查下去。 雍正不让他查,他就在暗中查。 他必须知道,八爷党到底贪了多少钱,用在了哪里。 这关系到雍正的生死。
他换上一身夜行衣,悄悄潜入了户部的档案库。 这里,有最原始的底账。 档案库里,一片死寂。 只有灰尘和纸张发霉的味道。
他根据白天的记忆,找到了存放康熙末年账册的架子。 他抽出一本。 是空的。 他又抽出一本。 还是空的。
所有的关键账册,全都不见了! 胤祥的心一沉。 八爷党,已经抢先一步,销毁了证据。
不,不对。 胤祥强迫自己冷静。 这么大量的账册,不可能凭空消失。 一定藏在某个地方。
他仔细检查书架。 在最角落的一个书架后面,他发现了一块松动的地砖。 他撬开地砖。 下面是一个暗格。 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十本账册。
胤祥大喜过望。 他拿起一本,借着窗外的月光,翻开。 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 九阿哥胤禟,利用皇商的身份,勾结户部官员,每年至少从盐税、关税中,盗取了三百万两白银。 而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向了西北!
西北! 那是十四阿哥胤禵的地盘! 他们用国库的钱,在养兵!
胤祥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这不是贪腐,这是谋反! 他们想让胤禵带兵入京,逼雍正退位!
就在他震惊之时。 暗格的最底下,他摸到了一样别的东西。 不是账册。 是一封信。 信封是黄色的,看制式,是宫里的。 他颤抖着打开。
信的内容,是给胤禩的。 而落款,赫然是——隆科多! 信里说,他已经“办妥”,雍正已经“训斥”了怡亲王。 并且,他已经将户部真正的账册,藏在了档案库,请八王爷“放心”。
隆科多,是八爷党的人! 他之前的栽赃,雍正的训斥,都是在演戏! 演给雍正看,也演给胤祥看!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利用雍正的“猜疑”,让胤祥出局!
胤祥只觉得天旋地转。 这个局,太深了。 雍正,被他最信任的舅舅,耍了!
突然。 “咻——!” 一支冷箭,带着破空之声,擦着他的面颊,钉在了书架上! 箭羽还在微微颤抖。
“谁?!” 胤祥大惊。
黑暗中,走出了几个黑衣人。 为首的,是隆科多的心腹侍卫。 “怡亲王,”侍卫冷笑,“您不该来这里。” “隆科多要杀人灭口?” “不,隆科多大人说,您太聪明了。” “太聪明的人,活不长。”
胤祥握紧了手中的信和账册。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 雍正暂停他的职务,不是不信他,也不是心疼他。 而是雍正,也感觉到了隆科多的威胁! 雍正是想用“冷处理”,来保护他胤祥!
可他,却自己跳进了这个死亡陷阱! 隆科多为什么要把账册藏在这里? 这是一个圈套! 隆科多故意泄露消息给胤禩,又故意让胤祥查到这里。 他要的,就是这一刻! 他要让胤祥,死在户部的档案库! 死在“盗取机密”的现场!
那支冷箭究竟来自何方? 不,这根本不是问题。 问题是,隆科多怎么敢? 他怎么敢同时欺骗皇帝和八爷党? 营中谁才是真正的内应? 隆科多到底效忠于谁? 而这一切,难道雍正真的毫不知情吗?
04
黑衣侍卫的刀,映着月光,泛着冷意。 “王爷,您自己动手,还是我们来?”
胤祥的腿在发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旧疾。 他靠在书架上,死死攥着那封信。 他必须活下去。 他必须把这封信,交给雍正。
“隆科多,好大的胆子。”胤祥喘着气,试图拖延时间。 隆科多,好大的胆子。”胤祥喘着气,试图拖延时间。 “他这是要反吗?” “哈哈,”侍卫大笑,哈哈,”侍卫大笑,“王爷,您死都临头了。” “隆科多大人,是皇上的舅舅。” 隆科多大人,是皇上的舅舅。” “您呢?您不过是一个被圈禁了十年的废人!” “皇上用您,是权宜之计。” 皇上用您,是权宜之计。” “现在您碍事了,就该死。”
侍卫举起了刀。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 “住手!” 一声暴喝,从档案库门口传来。 火把瞬间照亮了整个屋子。
一群人冲了进来。 为首的,不是别人。 正是雍正皇帝本人。 他穿着一身常服,但龙威赫赫。
隆科多的侍卫们全都愣住了。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皇帝会亲自来这里! “皇……皇上?” 侍卫首领的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雍正看都没看他们。 他快步走到胤祥面前,看到他苍白的脸和擦伤的面颊。 “十三弟,你没事吧?” 胤祥的眼眶红了。 他举起手中的信:十三弟,你没事吧?” 胤祥的眼眶红了。 他举起手中的信:“皇兄……隆科多……”
“朕知道了。” 雍正的声音,冷得像冰。 他转身,看着那些侍卫。 朕知道了。” 雍正的声音,冷得像冰。 他转身,看着那些侍卫。 “隆科多呢?” “大……大人他……他在府里……” 大……大人他……他在府里……” “好。” 雍正回头,对他身后的侍卫统领图里琛说: “全部拿下。活口。” 全部拿下。活口。” “嗻!”
图里琛的人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 那些侍卫根本不敢反抗。 雍正扶着胤祥:“走,回宫。” 走,回宫。” “皇兄,您……您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胤祥的声音还在抖。
雍正扶着他,一步一步往外走。 “你以为,朕真的让你休养了?” 你以为,朕真的让你休养了?” “你以为,朕的养心殿,是胤禩和隆科多能随便安插眼线的地方吗?” “你以为,朕的舅舅,能随随便便调兵,围你的王府吗?”
胤祥的脑子,嗡的一声。 他全明白了。 从隆科多围攻王府开始。 从雍正“训斥”他,暂停他职务开始。 一切,都是一个局!
一个雍正和胤祥,联手做给“八爷党”和八爷党”和“隆科多”看的局!
雍正知道隆科多有问题。 但他没有证据。 他也知道八爷党在户部有动作。 但他抓不到账本。 所以,他故意“冷落”胤祥。 一方面,是让胤祥淡出明处,保护他。 另一方面,是让隆科多和胤禩放松警惕。
“隆科多以为,朕猜忌了你。” 雍正冷笑。 隆科多以为,朕猜忌了你。” 雍正冷笑。 “胤禩也以为,你我兄弟离心。” “他们得意忘形,才敢把真正的账册藏在户部,准备作为日后扳倒隆科多的武器。” 他们得意忘形,才敢把真正的账册藏在户部,准备作为日后扳倒隆科多的武器。” “而隆科多,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既讨好胤禩,又除掉你这个心腹大患。” “他,想两头通吃。”
胤祥倒吸一口凉气。 帝王心术,深不可测。 雍正不仅算计了他的敌人,也算计了他这个弟弟。
“皇兄,你利用我。”胤祥的语气有些复杂。 皇兄,你利用我。”胤祥的语气有些复杂。 “是。”雍正没有否认。 “朕必须利用你。因为满朝文武,朕只信你。” 朕必须利用你。因为满朝文武,朕只信你。” “朕知道,你一定会自己去查。” “朕也知道,隆科多一定会在那里等你。” 朕也知道,隆科多一定会在那里等你。” “所以,朕也在那里,等他们。”
这,才是真正的“价值兑现”。 雍正用一场豪赌,赌胤祥的忠诚,赌隆科多的野心。 他赢了。 他拿到了隆科多和八爷党勾结的铁证。 他拿到了八爷党意图谋反的账册。
养心殿。 灯火通明。 雍正看着那封信,和那些账册。 他终于露出了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笑容。 “十三弟,这十年,苦了你。” 十三弟,这十年,苦了你。” “现在,该是你,替朕,也替你自己,讨回公道的时候了。”
雍正当夜下旨。 “怡亲王胤祥,忠勇可嘉,才干卓著。着,即刻起,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怡亲王胤祥,忠勇可嘉,才干卓著。着,即刻起,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兼,总理内务府总管事务。” “兼,总理圆明园八旗禁旅事务。” 兼,总理圆明园八旗禁旅事务。” “兼,总理养心殿造办处事务。”
雍正一口气,把财政、内务、禁军、后勤,四大命脉,全部交到了胤祥手上。 这不是恩典。 这是授权。 “朕把这江山的一半,交给你。” 朕把这江山的一半,交给你。” “朕要你,放手去做。” “朕要你,把那些蛀虫,连根拔起!”
胤祥看着雍正。 他知道,从今夜起,他不再是那个在暗牢里苟延残喘的十三阿哥。 他是怡亲王。 大清朝,权力最重,也最危险的,怡亲王。
雍正看着他,缓缓说出了一句,奠定整个雍正朝格局的话。 “十三弟,朕在想,该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封赏。” 十三弟,朕在想,该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封赏。” “亲王,不够。” “朕要你,和朕一样。” 朕要你,和朕一样。” “朕要你的王位,子孙后代,永不降爵。” “朕要你,成为大清开国以来,第一个,恩封的‘铁帽子王’。”
胤祥愣住了。 “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 这是大清最高的荣耀。 是丹书铁券,是免死金牌。
“皇兄,这……这不合祖制。” 皇兄,这……这不合祖制。” “朕说合,就合。” 雍正的目光,看向了皇宫外的黑暗。 “朕要让满朝文武,让胤禩,让胤禟,让天下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看看。” 朕要让满朝文武,让胤禩,让胤禟,让天下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看看。” “动你,就是动朕。” “你的荣辱,就是大清的国祚。” 你的荣辱,就是大清的国祚。” “这,不是朕的私情。” “这,是朕的‘政’。”
胤祥终于明白了。 “铁帽子王”的待遇,不是因为雍正铁帽子王”的待遇,不是因为雍正“心疼”他,也不是“补偿”他。 这是最高级别的补偿”他。 这是最高级别的“政治算计”。 雍正,是在用这个“铁帽子”,把胤祥和他的皇权,死死地捆绑在一起。 他要的,是一个绝对稳固的铁帽子”,把胤祥和他的皇权,死死地捆绑在一起。 他要的,是一个绝对稳固的“政治同盟”。 一个用“世袭罔替”的荣耀作为锁链的,最牢不可破的同盟。
05
雍正的雷霆手段,开始了。 “铁帽子王”的许诺,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死寂的京城政坛。 满朝哗然。
“不合祖制!” 不合祖制!” “皇上这是私心!” “怡亲王何德何能,敢与开国诸王并列?”
八阿哥胤禩,在朝堂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皇上,祖宗成法,不可轻改。” 皇上,祖宗成法,不可轻改。” “怡亲王有功,赏金银,赏田地,都可以。” “但这‘铁帽子王’,万万不可!”
九阿哥胤禟,在旁边阴阳怪气。 “是啊,四哥。你这么搞,就不怕先帝爷在天之灵不安吗?” 是啊,四哥。你这么搞,就不怕先帝爷在天之灵不安吗?” “还是说,十三弟拿到了什么‘把柄’,四哥你不得不封?”
这是诛心之言。 他们是在暗示雍正“矫诏夺位”,所以才用矫诏夺位”,所以才用“铁帽子王”来收买胤祥这个“知情人”。
雍正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 他没有看胤禩,也没有看胤禟。 他只看着胤祥。
胤祥出列。 他依旧穿着那件旧棉袍。 他刚拿到了所有的权力,但他比以前更低调。 “八哥,九哥。” 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八哥,九哥。” 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你们说,本王,何德何能?” “好,本王今天,就让你们看看。”
他拿出了户部的账册。 “康熙六十年,盐税亏空三百万两。九阿哥,这笔钱,是你经手的吧?” 胤禟脸色一白。 康熙六十年,盐税亏空三百万两。九阿哥,这笔钱,是你经手的吧?” 胤禟脸色一白。 “你……你血口喷人!”
“康熙六十一年,京通粮仓,亏空五十万石。八阿哥,这笔钱,是你门下的官员,监守自盗吧?” 胤禩的笑容僵住了。 康熙六十一年,京通粮仓,亏空五十万石。八阿哥,这笔钱,是你门下的官员,监守自盗吧?” 胤禩的笑容僵住了。 “怡亲王,你这是公报私仇!”
“公报私仇?” 胤祥笑了。 公报私仇?” 胤祥笑了。 “本王在宗人府十年,一无所有。” “我,和你们,有什么私仇?” 我,和你们,有什么私仇?” “我只知道,你们贪的,是朝廷的银子!” “你们养的,是西北的兵!” 你们养的,是西北的兵!” “你们,想造反!”
“造反”两个字一出口,整个太和殿,鸦雀无声。 这是天大的罪名。 胤禩和胤禟,扑通一声跪下。 造反”两个字一出口,整个太和殿,鸦雀无声。 这是天大的罪名。 胤禩和胤禟,扑通一声跪下。 “皇上!臣弟冤枉!” “皇上,怡亲王这是疯了!”
雍正缓缓站起。 “冤枉?” 冤枉?” “朕的舅舅,隆科多,已经全招了。” “你们勾结隆科多,意图销毁账册,刺杀怡亲王。” 你们勾结隆科多,意图销毁账册,刺杀怡亲王。” “现在,证据确凿。”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胤禩瘫倒在地。 他知道,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没想到,隆科多那步棋,反而是雍正的“催命符”。
雍正没有立刻杀了他们。 他只是下令,将胤禩、胤禟、胤䄉,全部革去爵位,圈禁在宗人府。 和十年前的胤祥,同一个地方。 只不过,胤祥是冤枉的。 而他们,是罪有应得。
处理完八爷党。 雍正的皇权,稳固了一半。 但另一半,更难。
就是胤祥在03章结尾拿到的那些账册。 那些亏空,牵连了满朝文武。 “八爷党”倒了,但这些官员还在。 他们是这个帝国的基石。 如果全部追缴,这个帝国,会立刻瘫痪。
胤祥,陷入了比“八爷党”更艰难的抉择。 是八爷党”更艰难的抉择。 是“法”?还是“情”? 是情”? 是“刚”?还是“柔”?
他去见雍正。 “皇兄,银子,怕是要不回了。” 皇兄,银子,怕是要不回了。” “哦?” “如果全要回来,朝廷就没人可用了。” 如果全要回来,朝廷就没人可用了。” “那依你之见呢?”
“杀鸡儆猴。” 胤祥只说了四个字。 杀鸡儆猴。” 胤祥只说了四个字。 “追,是一定要追。” “但,得分人。” 但,得分人。” “首恶,严惩不贷。” “胁从,限期归还。” 胁从,限期归还。” “主动归还的,既往不咎。”
雍正看着他。 他很欣慰。 胤祥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 他没有因为十年的冤屈,就报复天下。 他,有“仁心”。 仁心”。 “好。”雍正点头,“就依你。” 就依你。” “但是,这个‘鸡’,必须够分量。”
胤祥明白。 他要找的这只“鸡”,必须是鸡”,必须是“功臣派”。 是隆科多,或者……年羹尧。
隆科多已经倒了。 那就只剩下年羹尧。 年羹尧在西北,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功高震主。 他对雍正的奏折,开始用“你我”相称。 他要求雍正,给他的人封官。 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和皇帝平起平坐的你我”相称。 他要求雍正,给他的人封官。 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恩人”。
雍正不能容忍。 但年羹尧手握重兵,动他,太难。
“皇兄,年羹尧的粮草,是户部在供。” 胤祥一句话,点醒了雍正。 皇兄,年羹尧的粮草,是户部在供。” 胤祥一句话,点醒了雍正。 “你的意思是?” “臣弟,去一趟西北。” 臣弟,去一趟西北。” “不行!”雍正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长途跋涉!” 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长途跋涉!” “皇兄,”胤祥跪下,“年羹尧不除,皇权不稳。” 年羹尧不除,皇权不稳。” “八爷党倒了,他就是新的‘八爷党’。” “臣弟去,不是去打仗。” 臣弟去,不是去打仗。” “臣弟去,是去查账。” “去,收他的兵权。”
雍正沉默了。 他知道胤祥说得对。 年羹尧的军费开支,已经远远超过了户部的承受能力。 他是在用“打仗”的名义,掏空雍正的国库。 这和八爷党,没有区别。
“好。” 雍正最终同意了。 好。” 雍正最终同意了。 “朕,在京城,等你回来。” “等你回来,朕,就给你办‘铁帽子王’的册封大典。”
06
胤祥去了西北。 他没有带大军,只带了一队户部的司官。 他去,不是问罪,是“犒军”。
年羹尧在西安的行辕,比皇宫还要气派。 他穿着黄马褂,坐在堂上,等胤祥来拜见他。 在他眼里,胤祥不过是个靠皇帝“私情”上位的王爷。 而他年羹尧,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打下半壁江山的私情”上位的王爷。 而他年羹尧,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打下半壁江山的“抚远大将军”。
胤祥被扶着,一步一步走进大堂。 他没有穿王服,只穿着户部的官服。 “年大将军,”胤祥拱手,年大将军,”胤祥拱手,“本王奉皇上口谕,前来核查军费。”
年羹尧眼皮都没抬。 “王爷,军中大事,岂是你们户部能懂的?” 王爷,军中大事,岂是你们户部能懂的?” “打仗,就是烧银子。” “皇上要是不信,让他自己来西北看看。”
好大的口气。 胤祥笑了。 “大将军,本王不懂打仗。” 大将军,本王不懂打仗。” “本王,只懂算账。” “来人,把账本,给大将军念念。”
户部司官当场打开账册。 “年大将军行辕,每日用银一千两。” 年大将军行辕,每日用银一千两。” “大将军一顿饭,耗银一百两。” “大将军赏赐部下,一次,十万两。”
年羹尧的脸,黑了。 “怡亲王,你什么意思?” 怡亲王,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胤祥坐下,慢慢喝茶。 “我只问一句,这些银子,是皇上批的吗?” 我只问一句,这些银子,是皇上批的吗?” “军情紧急,哪来得及请批!”
“好一个军情紧急。” 胤祥放下茶杯。 好一个军情紧急。” 胤祥放下茶杯。 “那你再听听这个。” “你手下总兵甲,私吞军饷五万两。” 你手下总兵甲,私吞军饷五万两。” “你手下副将乙,倒卖军粮十万石。” “年羹… …” 胤祥顿了一下。 年羹… …” 胤祥顿了一下。 “年羹尧。你,可认罪?”
年羹尧猛地站起,拔出了刀。 “怡亲王,你敢构陷本将军!” 行辕外的士兵,全都围了上来。
胤祥面不改色。 “构陷?” 构陷?” “人证物证,俱在。” “你以为,本王是空手来的吗?” 你以为,本王是空手来的吗?” “你贪墨的银子,皇上可以不追究。” “但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在军中安插私人。” 但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在军中安插私人。” “你,想做第二个吴三桂吗?”
“吴三桂”三个字,像一道惊雷。 年羹尧的刀,停在了半空。 他知道,这三个字,是死罪。
“皇上……皇上要杀我?” 皇上……皇上要杀我?” “皇上,是念旧情的。”胤祥看着他。 “但,国法不容。” 但,国法不容。” “年羹尧,你跋扈至此,可曾想过,皇上为何要用我,来查你?” “因为,皇上要的是‘稳’。” 因为,皇上要的是‘稳’。” “而你,是最大的‘不稳’。”
年羹tang. 他输了。 他输给了那个他看不起的,病恹恹的王爷。
胤祥收缴了年羹尧的兵权。 带回了年羹尧结党营私的全部罪证。 回京的路上,胤祥大病一场,几乎死在路上。
当他被抬回紫禁城时。 雍正亲自到午门迎接。 他看着担架上,面如金纸的胤祥,这个铁血帝王,落泪了。 “十三弟,你,何苦如此。”
胤祥虚弱地笑了。 “皇兄……臣弟,幸不辱命。” 皇兄……臣弟,幸不辱命。” “年羹尧……倒了。”
雍正下旨,赐年羹尧自尽。 隆科多,终身圈禁。 八爷党,彻底覆灭。 功臣派,土崩瓦解。
雍正的皇权,终于,真正稳固了。 他登基三年来,第一次,睡了一个安稳觉。
他要兑现他的承诺了。 册封胤祥为“铁帽子王”。 但胤祥,却拒绝了。
“皇兄,臣弟,时日无多了。” 胤祥的身体,在宗人府十年,已经彻底垮了。 这三年的拼命,耗尽了他最后一点心血。 皇兄,臣弟,时日无多了。” 胤祥的身体,在宗人府十年,已经彻底垮了。 这三年的拼命,耗尽了他最后一点心血。 “臣弟不要什么‘铁帽子王’。” “臣弟只求,皇兄能做一个‘圣君’。” 臣弟只求,皇兄能做一个‘圣君’。” “让天下百姓,不再受苦。”
雍正抱着他,痛哭失声。 “不,朕不准你死!” 不,朕不准你死!” “朕要你看着,朕要你和朕,一起开创一个盛世!” “朕的‘铁帽子王’,你必须当!”
雍正八年。 怡亲王胤祥,薨。 雍正皇帝,辍朝三日,悲痛欲绝。
他追封胤祥为“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 这是雍正朝,唯一的一个。
在胤祥的葬礼上。 雍正没有用“薨”,而是用了薨”,而是用了“崩”。 这是帝王才能用的字眼。 满朝文武,无人敢言。
八阿哥胤禩,在被圈禁的地方,听说了这个消息。 他沉默了良久。 他终于明白,自己输在哪里了。 他输的,不是权术。 他输的,是“信任”。
雍正和胤祥之间,那种可以交付生死的信任。 是他,和他的“八爷党”,永远不可能拥有的。
07
胤祥死了。 雍正好像也死了一半。 他变得更加沉默,更加严苛。 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政务中。
他没有辜息胤祥的期望。 他推行“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他设立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他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整顿吏治,让雍正一朝,成为清朝最清明的时期。 他把康熙末年,那个只有八百万两白银的空壳国库,填满到了六千万两。
他成为了他想成为的“圣君”。 但他,也成为了真正的圣君”。 但他,也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在一个深夜。 雍正处理完奏折,走到了养心殿外。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夜晚。 他和他那个刚出牢笼的弟弟,站在这里,算计着满朝文武。
老臣张廷玉,走了过来。 “皇上,夜深了。” 雍正没有回头。 皇上,夜深了。” 雍正没有回头。 “廷玉,你说,朕给十三弟‘铁帽子王’。” “世人,是不是都觉得,朕是徇私?”
张廷玉沉默。 这是实话。 天下人,都这么看。 都说雍正刻薄寡恩,唯独对怡亲王,好得过了头。
雍正笑了,笑声里,满是苍凉。 “他们都错了。” 他们都错了。” “他们以为,‘铁帽子王’,是恩典。” “不,那不是恩典。” 不,那不是恩典。” “那是……一道枷锁。”
张廷玉一愣。 “皇上?”
“朕问你,”雍正的声音,飘在冷风里。 朕问你,”雍正的声音,飘在冷风里。 “怡亲王一脉,享‘世袭罔替’之荣。他们,靠的是谁?” “自然是……皇上。” 自然是……皇上。” “那如果,朕的子孙,不再给他们这个荣耀呢?” “那……” 那……” “那他们,就一无所有了。”
雍正转过身,目光如炬。 “所以,这顶‘铁帽子’,不是赏给胤祥的。” 所以,这顶‘铁帽子’,不是赏给胤祥的。” “是赏给,朕的后世子孙的。” “朕,用这顶‘铁帽子’,为朕的子孙,买下了一个永远忠诚的盟友。” 朕,用这顶‘铁帽子’,为朕的子孙,买下了一个永远忠诚的盟友。” “怡亲王一脉,但凡想保住这份荣耀,他们就必须,拼死,效忠朕的子孙。” “他们的命运,和朕的皇权,永远绑在了一起。” 他们的命运,和朕的皇权,永远绑在了一起。” “这,才是‘铁帽子王’的真正含义。”
张廷玉,这位权倾朝野的重臣,后背升起一股寒意。 他扑通一声跪下。 “皇上……圣明。”
雍正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 月光,和十年前,胤祥走出宗人府的那晚,一样冷。
“圣明?” 圣明?” “朕,只是一个,连自己最爱的弟弟,都算计了的,孤家寡人。” “十三弟……朕的好十三弟……” 十三弟……朕的好十三弟……” “你,在天上,会怪朕吗?”
创作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