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杭州两大“股神”持仓披露!章建平和赵建平,都加仓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5-11-23 12:01 点击次数:173

三季报一出,整个市场像翻了一页年轮,有人悄悄撤退,有人悄悄加注。

在杭州,有两位在本地圈子里被戏称为“牛散”的老股民把自己的动作摆在明面上,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章建平与赵建平。

外界对他们的关注不是因为花边新闻,而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点选择的股份与仓位透露出某种判断。

这两位各自的加仓路线同样指向科技和产业链的核心,玩法上又有各自的味道,值得把脉。

先说章建平。

他对一家核心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押得比较重。

2025年第三季度,这家公司单季度股价涨幅超过一百二十个百分点。

面对多家机构在这段时间里减持,章并没有跟随出场,反而在浮盈的情况下再买入32.02万股,期末持股上升到640.65万股。

按他在2024年年底持有533.88万股的基数做保守估算,仅靠这只股票,今年的账面收益已经超过三十五亿元。

这样的数字很抢眼,背后有业绩支撑。

该公司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86.38%,实现净利润16.05亿元,去年同期是亏损7.245亿元,每股基本收益约为3.85元。

公司在财报中把营收的暴增归因于市场推广和推动人工智能落地的成果,净利扭亏为盈主要受收入放量影响。

章建平的另一笔动作是新进浙江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

他以1850万股的持仓成为该公司的第五大流通股东。

这家公司总部在嘉兴桐乡,主营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材料与钴材料。

它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归母净利润达到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都创下同期新高。

第三季度股价涨幅接近七十八个百分点,收于每股65.90元。

章这次进场的节奏像是在赌两件事:一是行业链条的长周期增长,二是业绩稳定放量所带来的利润兑现。

换个角度看赵建平。

他对科技赛道也有明显偏好,但手法偏向分散押注和布局更前沿的细分领域。

三季度里,他向一家激光行业的公司加仓20万股,总持仓达到120万股,排在公司第六大流通股东的位置。

激光设备与工业自动化的关联度在目前的产业升级周期里不小,赵的动作显示出他看好制造端的科技替代与扩容。

此外,他在脑机接口概念领域的一家公司新进了100万股,这类公司目前仍处于早期技术应用与概念验证阶段,但对于长期愿景的投资者具备吸引力。

赵和他的家人在另一只股上也表现活跃。

东芯股份的三季报披露后显示,北向资金等部分机构新进并列出前十大持股名录,过去的若干私募和机构则退出或减持。

赵本期较上期持股增至520万股,增幅显示出他继续加注的倾向;其女儿赵吉持股也提升到360万股,增长明显。

东芯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上涨27.03%,环比增加14.35%,今年收入呈现逐季上升的态势,毛利率达到26.64%,同比提升10.5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62个百分点。

公司认为营收的改善来自半导体设计行业整体景气回升与下游需求复苏。

把两位的动作放到一起看,有共同点也有差别。

共同点在于都把目光投向科技与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差别在于选股偏好和风险取向。

章倾向于业绩已见拐点或有明确放量的公司,他对具备规模与行业地位的标的投入较多,像是把握“确定性”的那类机会。

赵则把赌注分散到数个细分赛道上,既有半导体设计与制造链,也包括激光与脑机接口等较前沿领域,他更像是在赛道回暖时把筹码往多个可能的“下一个爆点”上分摊。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这两位个人投资者的选择折射出市场几个信号。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推动相关芯片和算法公司快速放量;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对锂电材料以及钴材料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半导体产业链在全球供需关系调整和国产替代进程中迎来周期性机会。

普通投资者在观察这类动向时可以从两方面参考:第一,数据驱动的业绩增长为股价提供了合理支撑;第二,赛道预期与政策环境共同影响长期价值,但短期波动仍然不可小觑。

杭州本地的股民圈里,对这两位的谈资不少。

某个周末的咖啡馆里,有个私募出身的老朋友对旁边的退休技术员说,“章头他的买入像走棋,先定住龙头,再慢慢扩家当,他偏保守的稳准。”退休技术员回以笑容,“赵小子则更爱折腾,新技术一有风吹草动就想试刀,见好就收的可能性也高。”这段对话听起来接地气,带着当地人的直观判断,却暴露出投资风格的本质差异。

市场上的声音也分为几类。

有投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列出两位持仓的时间线和收益对比,追随者们开始讨论是否跟随操作。

部分理财群里有人把章的仓位视作“价值确认”,把赵的买入看作“异动捕捉”。

这些讨论在微博、小圈子、论坛里持续发酵,带来更多关注度,也间接影响到个股的短期资金面表现。

社交媒体上的评论里,有人提出具体问题:像章这种在多个利好背景下集中持仓的策略,对中小散户是否可复制?

有人指出,个人账户与机构之间在选股与执行上差距明显,跟风风险不可忽视。

行业层面必须回望更长的链条。

人工智能芯片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它依赖计算能力的扩张、算法的成熟、应用场景的落地和下游需求的放大。

寒武纪所体现的收入暴增,反映了芯片与应用端结合的实际效果。

锂电和钴材料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提升与储能市场扩大,为相关厂商带来了稳定的订单与规模效应,华友钴业的业绩由此得到支撑。

半导体设计公司的营收改善是制造端恢复与下游需求提升的直接结果,东芯的毛利率回升表明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有所好转。

把这些链条连起来看,能更清晰理解两位投资者为何在这个时点下注。

普通投资者在面对这样两位活跃个人时,应持有理性视角。

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路:关注业绩拐点、观察资本注意力的流向、细致研判公司基本面。

同时需要设定止损与仓位控制,避免因情绪跟风带来的损失。

市场博弈没有万能公式,但理解每一笔大手笔背后的逻辑,能让普通人更稳健地做决定。

故事之外还有细节值得记录。

章在减仓潮中逆向增持的行为,触发市场的注意;赵的家族式持股布局则让人联想到家庭理财的代际传承。

二人的动作并未单纯放在短期炒作之上,更像是在用实盘检验自己对行业的判断。

长时间关注他们的投资人指出,这两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险偏好与仓位管理方式,复制他们的某一笔操作并不能保证相同结果。

文章到这里并未把所有线索交代完。

市场在不断变动,下一季的业绩披露、政策动向、国际环境都会影响这些科技和产业链公司的走向。

两位的下一步布局依旧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读者和市场参与者该如何取舍,值得每个人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谨慎决定。

如果把这场戏比作一盘棋,杭州这两位下棋的方式提供了两套思路:一种偏向以业绩为锚的稳健布局,另一种偏向在科技前沿广撒网以博取更高回报。

哪一种更适合普通人?

这个问题可以留给读者去讨论:在未来的行情中,是否应学习他们的某些做法,还是保持自己的节奏走独立的路?

这个问题可能比眼下的涨跌更值得思考。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