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万炒到剩30万,我用了7年才明白:炒股这事儿,真不能太较劲
最近整理股票账户,看着余额从当年的60万变成现在刚过40万,突然想起2014年刚入市那会儿的场景。那会儿我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小超市,平时收银台边上总摆台旧电脑,只要超市不忙就盯着K线图看——那时候哪懂什么技术分析啊,就看隔壁王哥买的股票涨了,赶紧跟着买两三百股,涨个5%就赶紧卖,赚点零花钱够给娃买罐奶粉。
真正下血本是2014年底。听人说大牛市要来了,我把超市这几年攒的60万本金全打进去了。现在想想,那波行情确实疯,闭着眼买都能赚。我买的券商股连拉三个涨停,账户直接冲到70多万。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没两天就把本金60万全转了出来,剩下的10多万就当“玩票”。
谁知道2015年4月风云突变。记得那天早上看新闻,说国家要搞熔断机制,我还琢磨“这是防止大跌的好办法”。结果4月21日开盘没多久,指数“哐当”一声砸到5%,熔断了。我盯着屏幕发愣,超市都没心思管,下午复盘又跌到7%,直接提前收盘。那周连着两次熔断,我账户里的10多万像被扎破的气球,“噗噗”往外泄。
这时候我犯了第二个错——抄底。看着账户亏了近30%,心想“跌这么狠总该反弹了吧”,咬牙把超市周转金又挪了20万进去。结果从5月到6月,指数从5000点一路跌到3000点,我买的股票跟着跌了40%。有天半夜爬起来看美股,眼睛红得像兔子,老婆说我跟中了邪似的:“这钱还能变不成?要不就算了!”我没听,总觉得“再等等就能回本”。
最崩溃的是2015年底。账户里只剩不到30万,超市货款都快周转不开了。有天收摊时碰到邻居张叔,他拍着我肩膀说:“兄弟,咱普通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别跟股市较劲。”可那时候哪听得进去?盯着账户里的数字,满脑子都是“要是当初不追那只券商股”“要是听老婆的话及时止损”,整宿整宿睡不着,白天卖货总走神,秤都称错了两次。
转折点是2016年开春。有次去券商营业部办业务,看见墙上贴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横幅,突然醒过味儿来:我一个卖日用品的,懂什么K线图?懂什么宏观经济?以前总想着“靠炒股翻身”,结果越陷越深。从那以后,我把账户密码改成了老婆生日,每天只花半小时看盘——涨了就当“意外之财”,跌了也不慌着割肉。
现在我的策略特简单:只买自己熟悉的行业,比如超市里卖的食品饮料股,年报能看懂的那种;涨超10%就卖一半,跌超5%就减仓;再也不信什么“内幕消息”,邻居大妈说的“重组利好”当耳旁风。去年新能源板块涨得好,我跟着买了点光伏股,赚了15%,赶紧落袋为安。现在账户里40多万,虽然离当年的60万还有差距,但至少超市货款不缺了,老婆也不再念叨“关了股票账户吧”。
上个月跟股友聚会,老李说他今年又亏了20%,我拍着他背笑:“当年我也这样,现在明白了——炒股就像钓鱼,盯着浮漂一刻不松,鱼没钓着人先累瘫了。不如把鱼竿插那儿,该喝茶喝茶,该遛弯遛弯,鱼咬钩了再去提。”老李听了直点头:“可不嘛,我现在都不看盘了,每天跳广场舞比盯K线图乐呵多了。”
其实细想,股市里大部分人跟我当年一个样:总想着“赚快钱”,结果越急越亏;总不信“自己会输”,最后被市场教育得服服帖帖。现在我常跟老婆说:“咱小超市一年赚个10来万挺知足,股市里能赚点是意外,赚不了就当交学费。”她白我一眼:“谁要你交学费?赶紧把账户密码换了,陪我去跳广场舞!”
数据参考中国证监会官网2015年熔断机制实施公告及东方财富网2014-2016年A股市场行情数据。
经典语句:股市里最狠的亏,不是亏了钱,是亏了冷静;最赚的利,不是赚了差价,是赚了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