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看最近股市那点新鲜事,不少人都有这么个疑问——怎么科技板块一路拔腿狂奔,金融反倒跟个“沉睡王”似的,牛市开宴,银行、券商、保险这些大块头怎么看着都没啥存在感,莫非是咱们视觉里起了错觉,还是科技太争气,把金融的风头全抢了
讲真,这事还真不是普通的“错觉”,把历史数据扒开瞧,金融板块目前的估值,几乎就是趴在地板上撒娇,连全球老兄弟都看得一愣一愣
这里先说说银行,A股的银行目前的PB普遍只有0.68倍,基本上遇见“破净”已经司空见惯,像工行、建行这些顶尖国有大行,常年都在0.7倍以下徘徊,有些小伙子甚至低到0.5也不脸红,跟美国银行那1.2倍的PB一比,落差感活脱脱像小学生跟大学生杠上了
你要说银行业基本面烂吧,不然,咱这不良率才1.1%,拨备覆盖率高达200%,妥妥的稳健选手,股息率直奔6.5%,放眼全市场妥妥能进前三,跟十年期国债的那点可怜收益比,简直“降维打击”,稳健投资者搂着银行股做防御,怎么看都是靠谱的选择
咱再瞧瞧券商,表面看PB有1.33倍,好像还行,结果你翻个历史账,2015年牛顶的时候券商PB起码5倍,07年甚至能上天10倍,现在连当年的零头都不给,交易额是有升,2025上半年日均成交拉了个18%的同比增长,但业务结构肉眼可见在变,经纪业务收入占比直接从曾经的35%砍到如今只有20%,自营部分说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就大,稳定性偏心一点都没藏着掖着,现在头部券商的动态PE普遍20以内,虽然比高盛的15倍还有点空间,可大家的增长预期明显乏力
保险这块,看着也低估得让人想起股市刚开门那些年,行业P/EV在0.8-1.0倍,历史分位只有个10%,或者顶多蹭到15%,和2015年那1.5-2.5倍,甚至07年3-5倍的辉煌一比,直接拉闸,别看2024年净利润猛增78%,转头一看2025年基数高压力加上利率下调预期扑面而来,新业务增速人人心里带点小别扭,不过险资股票配置比例正在慢慢开放,从30%扩到45%,只要后续市场信心再修个正道,保险的估值是不是有可能也能来点修复?
你要问,这么低的估值,本轮牛市咋金融没起飞?说到底,还是市场结构变了,牛市这轮跟以前不一样,科技当主角,金融当陪衬,现在是资金追着人工智能、芯片这些硬货跑,二八分化说得直白些,8成的资金扑在2成的科技龙头上
拿2025年1到7月的ETF数据说话,科技类资金净流入怒刷8000亿,金融类净流出居然跌了300亿,这虹吸效应比黑洞还恐怖,成长类板块在资本大佬眼里全是香饽饽,银行券商保险这种传统行业,没啥增量资金宠着
那从行业基本面瞧瞧,银行干得也挺难的,净息差一季度就缩到1.75%,下滑了18个BP,越来越逼近监管警戒线,说白了利润空间一年比一年紧绷,券商经纪两融业务被成交量带着起伏,净利润2025上半年还少了快6个点,看着自营业务提高了比例,可一遇市场震荡还是稳不住收益,保险则有点依赖债券大行情,一旦利率往下空间收窄,投资端的压力逐步显露;负债端预定利率要调低,新单保费增速立马画个问号
说到政策,那也是咱金融板块缺乏小阳春的主因之一,2024年秋后一波“新质生产力”大旗举着,科技创新政策连推,设备更新、消费补贴直接砸向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风口,虽然金融领域也凑了“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啥的,一个比一个高级,但你细琢磨,政策效果还处在传导期,没有哪根线能把银行股、券商股拉到热搜
拿中央汇金控股券商来说,理论上应该能促行业并购重组,刺激点行业估值,结果大半年还是风平浪静,没见到啥轰动资本市场的案例,科技创新这块却玩得风生水起,金融板块只能慢悠悠改注册制啥的,利好得直接不起来
资金行为也挺有意思,2025年7月居民开始把存款从固收搬出来投权益市场,主投还是ETF和主动型基金,60%逮着科技主题不放手,北向资金二季度又加了一把金融板块,增持了446亿,不过总配置比例不让人兴奋,才不足5%,而且海外资金一门心思只拿高股息银行,券商、保险他们只是擦肩而过
两融基金虽然涨到2万亿,但金融板块占比还是羞答答,不到15%,杠杆资金也看不上,板块弹性直接封印
那啥时候能轮到金融展现存在感?答案还得回归“价值重估”这回事
政策推手要有,资本市场改革要来点真材实料,比如中央汇金控券商,行业集中度一上去,有可能复制2005年券商综合治理那波大并购,弄出一俩万亿大券商才算是“明牌”,另一个催化剂是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慢慢走高,从现在20%推到将来30%,就是一两万亿的资金流入保险,估值修复直接加速
银行混业也冒头说要搞,谁要是试点拿到券商牌照,那等于把资本市场的“万辆大巴”赶进银行,可以预见行业竞争直接洗牌,想象空间不是盖的
另一个重头戏是基本面变好,有点类似打游戏遇到升级点,2025年下半年假如经济回暖,企业贷款需求恢复了,LPR不削减了,净息差能稳住,这会儿银行项目的拨备覆盖率个个200%以上,利润释放起来不是小目标
券商如果能把A股成交额常态维持在一天1.5万亿,业务就补稳了,经纪两融都能改善,注册制全面开花,投行收入能从12%爬到15%,拉一波新增长极妥妥的;保险板块如果利率下调在2025年9月落地,刺激了短期储蓄型产品,负债成本下来,利差明显爽起来,P/EV修复一点都不虚
资金最终还会找机会 做风格切换,当前科技板块PE已经飙到50倍,资金总有一天会嫌贵,看看金融板块估值洼地,历史规律是一旦沪深300指数PE分位超过70%,金融板块的超额收益率就飙升,现在沪深300的PE只有16.6倍,在十年来坐到60%分位,一旦市场进入震荡期,谁说金融板块不会成避险港湾?
谈到配置,策略上还挺有讲究,不是说傻傻抱着所有金融板块不撒手
拿银行板块说,主打“高股息+区域经济复苏”,长三角、珠三角的小银行像江苏、宁波银行,受益于本地经济反弹和理财业务转型,国有大行工行、建行可以当压舱石,适合长线资金拿着,谁会嫌每年分红超6%?
券商重点关注汇金系,以及两融业务互联网平台,银河证券、申万宏源本身有并购憧憬,而东方财富在线上优势明显,衍生品业务高的像中信、华泰这种,期权、期货一旦扩容,弹性也就来了
至于保险嘛,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增速领先,平安综合金融生态健全,如果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能在下半年企稳,保险的利差损风险也能缓解,市场戴维斯双击机会不是梦
所以,怎么总结这波现象?金融板块估值低,高股息有安全垫,但这轮牛市主要靠科技、政策、预期驱动,金融被骂“低调巨人”其实是多方因素叠加造成,还真不是市场一时疏忽这么简单
未来一旦资本市场改革落地,险资增配权益资产,风格切换,政策再加一把火,金融板块绝非“空气股”,用点“哑铃型”配置法,短线首选高股息银行,中线布局券商并购,长期盯着保险落地价值重估,相信金融最后能跑赢大盘
说实话,谁都不敢保证2025年下半年经济到底能不能给牛市点彩头,政策会不会再放大招,但历史不会骗人,低估值高息板块总有一天会被大家捡起来
问句丢出来:你会怎么配置自己的金融板块?是死拿银行、敢搏券商、还是静等保险戴维斯双击?等你来聊聊你的投资思路,看看大家怎么面对这轮金融的估值低谷!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