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那些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天天朋友圈、微信群各种消息,一会儿说北京人真少了,一会儿说北京快成养老院,说的人一套一套的。真到桌子前一翻数据,摆明着事实和图表,你会发现,一句话,北京这人口,其实稳。
总说北京人少了,怎么少的,看看数,2020年2189.3万,2024年2183.2万,减少的6万,啥概念,天通苑那种大社区住个六十万,六万,够啥?小区门口一个早晚高峰,都能堵出去半小时。比例还不到3‰,真的连个小浪花都起不来。想靠人口“减量”给北京定性,这就像盯着一碗水面上的气泡讨论海洋枯竭,太小题大做。
再说吸引力这一块,2024年搞了个国家级机器人大会,三百多家企业扎堆,深圳、杭州这些搞科技的南方公司,来了就不走,会议一散,六十多家爽快下单,直接在亦庄搭研发中心。拉着人来,20岁出头的小伙女孩,一半都是南方口音,北漂直接升级成“南漂北流”。北京虹吸高端人才,谁说的没用?人山人海是真,卷也是真。
有意思的反倒是人口里的小细节。早教班前几年还竞争,2020年三家抢一个小区,2024年只剩一家苟延残喘,老板一脸无奈,说以前家长都抢课程,现在周末空出大半间教室。不是机构差劲,真是孩子变少,四年半年少了三十四万,0-4岁的娃都去哪了?直接掉三分之一,谁还敢说北京不“现实”。
再看20到34岁这拨年轻人,人数121万没了。身边朋友互联网公司里,年轻人都很明显变少。前几天聚会,聊起团队现状,2020年说八成是二十多岁朝气满打满算,现在顶多六成多,主力骨干全是留学博士、外地工程师。问为啥人少,大家说一是孩子上学太难抢名额,户口没着落,要么去天津,图个落户容易,要么一咬牙南下深圳,那边直接端上一锅高薪,还不挑身份证,离父母近点。
听着吓人,不过不用全紧张。小区70岁大爷大妈多了,医院免费体检队越来越长,四年前五百个体检名额,2024直接翻到一千二,一楼大厅天天排队。65岁以上,多九十五万,70-74岁那堆更是上百万。医疗硬件顶级,全国数得出来,北京人均寿命82.4岁。老人不是包袱,更像定心丸,压力大?有保障,有医生撑着底气。
就怕你被舆论裹挟,老觉得“北京不行了”——多想了。清华研究生外地生源九成二,毕业后六成往北京扎堆;AI公司招人,八成外地年轻人。邻居家孩子武汉人,研究生毕业进了亦庄企业,工资比老家高仨倍。说“北京没年轻人”,其实是新鲜血液源源不断,但可能不是北京本地出生那伙人,而是真得从天南海北来的高手。人才本地不生,全国输送,城市能往上走。
聊到北方年轻人的选择,这是大家最常私聊的。石家庄的表弟,三年前一股脑杀进北京做程序员,工资一万出头,存得住钱,回老家当年买房首付40万,靠的就是北京996和那个大环境。比老家熬五年,攒下的还多。对比一下苏州、南京,苏州常住1291万,南京964万,GDP苏州高南京1.2万亿。翻到纽约八百多万人、伦敦也是八百多万,没有那个超大城市全靠“人口数量”震场,还是结构和活力撑着底。
还说一句,北京绝对不是唯一选择。年轻人别拘着。北京确实贵,门槛也不是闹着玩的。选不选北京,回不回家,关键得看清自己。你真觉得有能力,能卷进圈子,愿意拼,哪怕最后没留下,工资早把家买了,见识和人脉也不是家门口能换的。留下,未来有空间,回家也不“打回原形”。
日子总归是自己的,跟着真实数据,顺势慢慢调,最起码,别被表面的声音带跑偏。北方年轻人,想往哪去都无可厚非。来了北京努力几年,深造了也行,回了家更能稳步上升。不怕选错路,就怕躺平啥都不试。别纠结在人“减”没“减”,北京一直带劲,给想打拼的人机会。
本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