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初的A股市场,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指数幻觉”之中。
十年一梦,上证指数在2025年10月下旬再度突破4000点高位,续创十年新高。与2007年和2015年两次站上4000点时的全民狂欢不同,这次的市场显得异常平静。
朋友圈少了晒收益的炫耀,券商营业部也不见排长队开户的盛况。指数繁荣的背后,是少数板块的“精英式狂欢”与大多数投资者的“半山腰困境”。
01 指数幻觉
2025年10月的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的结构性行情。上证指数月K线上涨1.85%,成功突破4000点大关。
从3000点到4000点的千点征程中,电子与半导体板块贡献了近360点,银行板块贡献85点,两者合计拉抬超四成涨幅。
若剔除这两大板块,A股整体指数仅在3500点附近徘徊。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押注这两个领域,即使大盘创下十年新高,你的投资组合可能仍在原地踏步,甚至出现亏损。
02 监管转向
在投资者为指数突破欢呼的同时,一场深刻的监管变革正在悄然发生。2025年11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题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署名文章中,明确了“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的六方面重点任务。
与以往不同,官方媒体不再高调喊“牛市来了”,反而频频提示风险。
吴清在文章中特别强调,要“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并指出“金融创新更新迭代快,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和强外溢性”。
03 资金博弈
随着指数站上4000点,市场主力资金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分化。在10月末的交易日里,游资与主动基金开始逆向操作。
数据显示,当2025年10月30日A股市场出现高位放量下跌,沪深两市超4000股回调时,游资却逆势加仓,买盘明显释放。
与此同时,对市场影响更大的被动基金(即被动型指数基金)却在同期有明显减仓动作。
几个主要的沪深300ETF出现放量砸盘,其刻意压盘的意图十分明显。
04 减持暗流
在指数繁荣的表面下,一股汹涌的减持暗流正在涌动。2025年8月14日,A股市场曾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减持大潮。
当日,怡达股份、宇环数控、隆华新材等30余家上市公司集体披露减持计划。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A股重要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仅8月前两周就达到470亿元,同比激增62%。
这些原始股东往往通过大宗交易折价通道,以“减持预告—大宗交易—二级市场抛售”的链条完成套现。
05 慢牛愿景
监管层的政策导向已经发生深刻转变。过去“快牛”“疯牛”带来的剧烈波动,最终往往以暴跌收场。如今,监管层更倾向于打造“慢牛”路径,通过ETF引导资金入市,控制舆论节奏。
在证监会的规划中,未来将“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同时“推动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
被动投资的崛起正是市场转变的重要标志。2025年公募基金中,ETF规模首次超越主动型产品,标志着投资者行为正在从“押注个股”转向“拥抱指数”。
随着2025年11月的到来,A股市场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磋商达成多项共识,为双边经贸关系注入稳定性;另一方面,美联储释放更偏鹰派的政策信号,市场避险情绪存在升温风险。
证监会倡导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
那些仍抱着“快牛”幻想、追逐热点的投资者,很可能在下一轮波动中成为“终极接盘侠”。